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没有什么是真实的存在,即使有,也是不可知的;即使有人知道,也无法向别人说明。”持这种思想的是
A.苏格拉底
B.智者学派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智者学派认为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开始主张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人的主观感觉作为评判世间万物的客观标准。因此选B.
点评:智者学派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但是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过分强调个人的感觉,忽视了公共道德,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艾赛亚·柏林曾说:“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材料四: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纳指出材料四中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同时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起因:以牛顿力学思想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
(2)含义: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
(3)看法:开启民智。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其实质意义在于
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
B.废除了宗教对人们的束缚
C.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教育的改革发展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的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5分)
16世纪中期,德国更多的学生寻求在法学和神学上的专业训练,进入高级学院的学生增加了。从前神职人员不需要也不要求从神学院毕业,如今渐渐成为新教神职人员必不可少的要求,这同新教教会的性质和重视教义的解释有关。法学的地位也由于世俗政权的需要而大大增强了。然而,医学和自然科学在大学仍是无足轻重的。此时的大学虽然智力水平多少有所提高,但仍赶不上当时一般智力水平发展的速度。当时数学和自然科学仍被排斥在大学之外。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著名科学家的成就都是在大学之外取得的。
17世纪中期,大学不再是进步的机构,而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教育机构,1700年,德意志各邦共有28所大学,其中许多生源不足,难以运转。在18世纪末,大多数德国大学被描绘成主要由卖弄学问的人所占据的机械辩论的场所。有的科学家要求取消大学。德国在18世纪经历了两次大学改革运动,但仍不尽人意。
19世纪初,威廉·洪堡等人推行的大学改革成就显著。他推行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创立了德国式的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专精的知识,而且富有科学研究的精神。比如: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6世纪中期和17—18世纪德国大学的发展状况及其客观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11分)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哪些认识?(4分)
参考答案:(1)状况:16世纪中期,德国大学的专业性和智力水平提高,但发展水平有限;(2分)17—18世纪,德国大学落后于社会发展,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2分)
原因:16世纪中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封建势力、教会势力仍然强大。(3分)
17—18世纪,科技的巨大进步(或者答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启蒙运动的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增强。
(2)趋势: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4分)
影响:德国科技快速发展,出现了如发电机、内燃机等发明创造(或者答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众多的发明创造);(2分)出现许多新兴工业,如汽车制造、电力、化工等;(2分)德国成为欧洲强国;(1分)推动德国快速崛起为世界强国并大力推行对外扩张政策。(2分)
(3)认识:大学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变革推动大学改革与进步;大学的变革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等方面的支持;教育强则国强。(其他言之有理者亦可适当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的总分)(4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中可直接归纳出6世纪中期和17—18世纪德国大学的发展状况即:16世纪中期,德国大学的专业性和智力水平提高,但发展水平有限;17—18世纪,德国大学落后于社会发展,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找出德国教育出现这种发展现状的原因,即16世纪中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封建势力、教会势力仍然强大。(2)概况材料中文字“他推行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创立了德国式的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专精的知识,而且富有科学研究的精神……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的特点即可得出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是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联系材料中“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含义,结合史实即可得出德国大学改革的影响。(3)总结德国大学发展的经验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大学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变革推动大学改革与进步;大学的变革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等方面的支持;教育强则国强。
点评:中世纪时期,西方的自然科学长期遭受教会的压迫,发展缓慢,进入近代以后,伴随文艺复兴运动,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科学实验得到了提倡,西方的自然科学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最终成为推动工业革命发展的强大力量。近代科技产生后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除了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之后,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和宗教势力的决心和力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但丁《神曲》中有“日夜在那里用基督的名义做着买卖”,“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境地”和“到处断绝上帝赐给人民的面包”等句子,其体现的本质是
?[? ]
A.他对神学思想进行了深刻批判
B.他把斗争的矛头对准了封建君主
C.他无情地抨击了封建教会和教士
D.他对贵族的贪婪和腐败深恶痛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