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45年中共中央在一份历史决议中指出:“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投降主义路线……拒绝执行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同志的许多英明指示……这次革命终于失败了。”1993年起,联共(布)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系统档案陆续开放,并被翻译介绍到中国。1999年,“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002年经过中共中央书记处审批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写道:“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大革命的失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有不少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指挥。”
——摘编自唐宝林《陈独秀全传》等
材料二?三部党史著作对建党和大革命时期提到“陈独秀”的次数及其评价数据统计
著作名
| 总次数
| 肯定
| 否定
| 中性
| 出版信息
|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 15
| 1
| 12
| 2
| 1951年出版,胡乔木(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编写。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
| 55
| 6
| 29
| 20
| 1991年出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
|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 130
| 50
| 20
| 60
| 2002年出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
|
——宣春波 姚金果《统计数据看新中国成立后对建党和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研究之进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党史对陈独秀在建党和大革命时期评价的变化。(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陈独秀评价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党史对陈独秀的评价由否定评价为主转变为以肯定和中性评价为主;对陈独秀错误的定性由“右倾投降主义”转变为“右倾机会主义”;陈独秀独自承担大革命失败之责转变为共产国际和陈独秀都负有责任。(9分)
(2)时代变化;史料发掘;学界研究;思想解放;尊重历史等。(6分)
本题解析:
(1)分析材料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共中央指出:“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投降主义路线”导致大革命失败,对陈独秀的评价以否定评价为主;九十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写道:“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大革命的失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陈独秀的评价转变为以肯定和中性评价为主。
(2)由于时代的变化、史料的进一步发掘、史学界的研究、中国人们思想的解放、尊重历史等因素,导致党史对陈独秀在建党和大革命时期评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
①加速了中国自然科学进步 ②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
③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发展 ④推动了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新文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进步和五四运动爆发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传教士与中国社会
材料一: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耶稣会士相继来华,利玛窦是其中最成功者之一。在传播基督教神学的同时,利玛窦也带来了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等等。
材料二:李善兰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曾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后9卷,完成了明末徐光启、利玛窦未竟之业。傅兰雅是英国传教士,1861年来华。先在北京同文馆、上海英华学堂任教,后入江南制造局译书馆为译员,在那里工作了28年之久,独译或合译的西书共有129部,并参与创办上海格致书院,主编《格致汇编》,致力于普及科技知识。?1896年,傅兰雅辞去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职务、受聘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汉学教授之后,还为江南制造局再译成西书14部。
材料三:?最早的中文报刊,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于1815年于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此后,传教士和外国商人在中国陆陆续续创办了许多中外文报刊,如《上海新报》、《万国公报》、《申报》、《新闻报》等,都比较有名。在西人的影响下,中国人也开始办报。早期国人自办的报刊,如汉口的《昭文新报》、上海的《汇录》、《新报》等。
材料四:清咸丰三年(1853)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他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结当地官府和土豪,欺压人民,强奸妇女,无恶不作。新任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次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
材料五:在殖民地修建教堂、驻扎传教士,就象在殖民地修建兵营、驻扎侵略军一样必要。“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营军队”。“与其设立九个军事据点,不如设立九个教堂更为有效。”传教士受教会派遣,要将自己在中国内地的所见所闻汇报回国去。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荣振华、方立中、耿昇《16-20世纪入华天主教传教士列传》
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6世纪中期开始的西学东渐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后来中断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传教士在近代中西交往过程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西学东渐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你是怎样看待传教士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引入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不少中国人藉此开阔了眼界,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绝中西往来。
(2)传播了近代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翻译和出版业的繁荣;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成为了侵略的帮凶和工具;进行了一些非法的活动。
(3)促进中国社会在科技文化、社会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变迁,推动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4)“略”(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早期某刊创刊号刊《新旧问题》一文,声称西洋文化“为吾中国此前所未有,故字之曰新”,“反乎此者,则字之曰旧”。新旧之间“根本相违,绝无调和之余地”。“旧者不根本打破则新者绝对不能发生”。下述此文解读,错误的是?
[? ]
A、该文暗含进化论思想
B、体现对孔孟之道的强烈排斥
C、积极倡导科学与人权
D、引发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