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我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初步形成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正确选项为B。
考点:对外开放格局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要掌握我国逐步对外开放的过程,考查历史事件发展脉络的掌握。常与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意义结合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B.它保证了苏维埃军事上的胜利
C.它使工农联盟得到巩固
D.列宁把它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直接途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巩固了工农联盟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而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这样的一些镜头: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为饥饿昏倒了……瓦西里也曾对妻子许下最美好的愿望:“面包会有的……。”当时的经济政策是
[? ]
A.农业集体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卫国战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中图l与图2的内在联系是

图1

图2
[? ]
A.列宁引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B.列宁亲自指挥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C.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胜利
D.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实事求是和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能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材料二?“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坚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到1921年,列宁经过反思,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能直接过渡,而只能迂回过渡。……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大生产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可能的。否则,就不可能。如果硬要过渡,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涵义》
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纲领”发表于什么时间?作者认为导致“纲领有些地方过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2)材料二中的“迂回过渡”指的是什么政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列宁为什么放弃“直接过渡”而转向“迂回过渡”?(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重大意义。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列宁和邓小平对马、恩的主张有何类似的发展与突破?(6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人物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认识体现了怎样的共同精神品质?(2分)
参考答案:(1)1848年;(1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人阶级政党组织发展;工人阶级斗争经验的积累。(任意2点2分)
(2)新经济政策。(2分)?原因: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失败(或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俄国是落后的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4分)
(3)“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也可以使用市场经济体制)。(2分)意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来发展经济。(2分)
(4)实事求是 (或与时俱进;从本国国情出发) 。(2分)
本题解析:(1)《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从材料“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等信息可以分析的出“纲领有些地方过时”的原因。(2)从材料二的时间和内容可以分析的出这是新经济政策,这是在吸取战时共产主义的教训的基础上实行的,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3)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了计划和市场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奠定了思想基础。(4)领导人物对现实社会的 分析要结果本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
点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运动有了锐利的思想武器的指导,工人运动在一个更加深的层次发展起来,但是这一理论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否则也会“过时”;在吸取战时共产主义教训的基础上,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核心是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农民可以支配自己的剩余产品在此基础上,苏俄的经济得到好转。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