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1839年虎门销烟之后林则徐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写道:“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至多不过是“和约夷埠一二兵船”“未奉国主调遣,擅自粤洋游弋,虚张声势”。据此判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林则徐对国际事务有所了解
B.林则徐对战争形势认识正确
C.林则徐具有自大的“天朝”心态
D.林则徐认为不会发生大规模冲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英国试图打开中国的市场,而林则徐“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这个看法说明林则徐对战争形势认识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到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 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为”。
——《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什么特点?(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的法制观念有哪些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的实践。(4分)
(3)“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辛亥革命时期有人却写为“囻(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说明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并解释其社会原因。(4分)
参考答案:(1)特点:法律是由君主制定的,是君主维护其统治的工具;皇权大于法律;体现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法律原则。(2分)
(2)不同:主权在民,人民大众掌握政权;以法治国,用公众立法来防止个人专制;体现了资本主义民主的法制观念。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4分)
(3)探究二:思想观念:国家主权在民。社会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斗争、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等。(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与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所呈现的新时代特点最主要的是
A.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
B.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相对峙的政权
C.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的土地制度
D.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太平大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新旧交替的年代,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化的企图;它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但它已不是单纯的旧式农民战争了,而是“带有资木主义因素的农民战争”。如《资政新篇》的提出就是最好的说明。它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它是亚洲反殖民侵略的革命风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人物风俗制度丛谈》中有一篇文章写到:“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北平市成立时,以宛平县不能寄治城内,遂移于此……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从这一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判定此篇文章最有可能的成文时间是?
[? ]
A.明崇祯三年
B.1931年9月
C.北平市成立时
D.1937年7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大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③反映平均主义理想④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最早方案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