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45年,恩格斯写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当时他在英国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 )
A.工人们随机器的转动有节奏地劳动
B.工人们按固定时间上下班,纪律性强
C.议会竞选中工人踊跃投票
D.工人和工厂主同坐一列火车出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马克思直接参与或领导的国际工人组织是(?)
①正义者同盟②共产主义者同盟③国际工人协会 ④第二国际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①正义者同盟是侨居法国的德国政治流亡者、工人和手工业者于1836年在巴黎建立的国际性的秘密革命组织,1947年马克思应邀参加该组织,之后该组织改名为共产主义同盟,所以②共产主义者同盟也符合;③国际工人协会,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上的领袖。④第二国际,是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后,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在欧美的广泛传播,到80年代末欧美已有16个国家先后建立社 会主义政党。各国工人和社会主义者要求加强国际联系。恩格斯为了击败可能派夺取新国际组织领导权的企图,做了大量工作,此时马克思已经去世。故选B项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持久战》
D.《论联合政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井冈山的斗争》正是毛泽东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写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毛泽东下列“左”的错误,主要在于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规律的是( ?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运动
D.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
——2005年第2期《郑州大学学报》
材料二?“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1980年8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义利观。(5分)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以上两种不同义利观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1)毛泽东:强调义高于利,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2分)
邓小平: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同时兼顾国家、集体利益;反对见利忘义;鼓励勤劳致富。(3分)
(2)原因: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时代,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家的中心和首要任务。(10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概括归纳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一“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中可以概括出毛泽东的义利观;从材料二“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中可以概括出邓小平的义利观。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调动和运用的能力。从材料“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毛泽东与邓小平两种义利观不同的原因: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时代,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家的中心和首要任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