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黑格尔)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性。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原始宗教到理性觉醒阶段(即: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以儒学为主体的神学迷
信阶段和对儒家经典的批评启蒙阶段。
问题:(14分)
1)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带来怎样的影响?(4分)
2)试以西汉以来儒学发展演变的相关史实及影响说明文中第二阶段的论点。(10分)
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并能完整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即可酌情得分)
1)背景:春秋时期,社会处于变革、转型的动荡阶段。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对变革的态度不同,思考方向各异,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3分)
影响:先秦诸子的思想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1分)
2)西汉儒学经学化,形成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根据阴阳五行说,为儒家的
伦理纲常附上浓郁的神学色彩:系统提出“天人感应”之说,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伦理上强调“三纲五常”,并思想上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顺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维护政治的大一统。儒学获得“独尊”地位,解释和阐发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经学”,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4分)
宋明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重新诠释儒家经典,对宇宙的本源问题进行探讨,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将儒学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核心为天理论,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希望达到道德与天理一体的最高境界。明代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朱熹的学说经历代统治者推崇,成为正统的官方哲学和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工具。(4分)
这样,儒学从孔子试图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而提出的“礼”和“仁”思想,渐渐演变为官方意识形态、官方哲学,将天理与礼治秩序、伦理纲常直接联系,成为神学迷信体系。(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无法从图表中得出的信息是
年份 类别
| 原料
| 手工制品
| 机器产品
|
1893
| 15.6
| 81.8
| 2.6
|
1910
| 39.8
| 41.4
| 18.8
|
1920
| 40.1
| 39.4
| 20.5
|
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C.我国的自然经济更进一步解体
D.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的原料比重上升,说明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C、D项正确;手工制品比重下降,机器产品所占的比重上升,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B项正确;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A项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④一些有识之士大力倡导发展实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的分析能力。关键要理解所谓“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含义,其意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再联系一战期间中国的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因素进行分析,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提出著名的“知德合一”论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泰勒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苏格拉底提倡善良的道德,提出“道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的观点,即所谓知德合一。指出善乃人之本性。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哪些思想学说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功能
①老子的道家思想 ②战国时期墨家学说 ③孔子的儒家思想 ④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