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国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中属于法国的是( )
A.通过立法确立小农土地所有制
B.允许农奴通过赎买获得“份地”
C.圈占土地建立资本主义农牧场
D.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地税改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近代社会转型”、“土地制度”、“法国”等有效信息限定词。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颁布土地法令,“土地小块出售”等。B项为俄国1861年改革内容,排除。C项为英国圈地运动,排除。D项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政策,排除。正确选项为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传统、革新与社会进步”的主题几乎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处理好,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
材料一? 13世纪初,约翰王用恐吓和暴力的手段向贵族征税、征兵,愤怒的英国贵族和市民在1215年联合起兵,迫使约翰王签署了一个限制王权的政治文件《大宪章》。一个看似寻常的事件,竟然在英国就形成了一个不可践踏的历史传统、不可摒弃的政治遗产、不可逾越的政治原则。
——蒋孟引主编《英国史·诺曼征服和封建制度的发展》
材料二?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诞生了一支资产阶级队伍。……就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倡导社会变革之时,……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斯一世著书《自由君主制度的真正法律》,他的“自由君主制度”是指不受议会、宗教和一切法律制约的君主制度,国王只对上帝负责。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三?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原因。(6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17—19世纪历史发展为例,以“传统、革新与社会进步 ”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8分)
参考答案:(1)原因:议会和法律制约王权的政治传统;(2分)君主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2分);对国王敬重与依赖的民众心理(2分)。
(2)评分细则
论点一:传统与社会进步(1分)
论据:有限王权;法律至上;议会传统;国王情结等。(3分)
论点二:革新与社会进步(1分)
论据:不流血的“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等。(3分)
要求:每个角度至少提供2个史实,史论结合得3分;只有史实,没有具体说明一个史实得1分,最多只能给2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愤怒的英国贵族和市民在1215年联合起兵,迫使约翰王签署了一个限制王权的政治文件《大宪章》。一个看似寻常的事件,竟然在英国就形成了一个不可践踏的历史传统、不可摒弃的政治遗产、不可逾越的政治原则”、材料二信息“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诞生了一支资产阶级队伍”“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斯一世著书《自由君主制度的真正法律》,他的“自由君主制度”是指不受议会、宗教和一切法律制约的君主制度,国王只对上帝负责”、材料三信息“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原因。
(2)17-19世纪英国传统与社会进步主要是指国王与近代政治之间;革新与社会进步是指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但要注意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注意史论结合,每个角度至少提供2个史实,不能只有史实而没有具体说明,也不能只有结论而没有史实。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材料回答,梭伦对其废除债务奴隶制的措施有何评价?你从中能得出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梭伦认为他废除债务奴隶制的改革,适应了雅典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认识:作为一个改革者。采取的任何改革措施一定要同社会发展需要相联系,并对自己的改革和社会的进步充满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改革的成功。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的第一问,要注意材料中的“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一——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这充分说明,梭伦对其改革充满了自信,认为他废除债务奴役制改革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将对雅典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回答第二问,要把梭伦的自信与雅典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并上升到一个改革者必须具备的素质等角度进行思考。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面有关瓦特和改良蒸汽机的图片反映的内容对英国政治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B.英国内阁制形成
C.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取得更多席位
D.英国两党制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国即联邦制……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三 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四 《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82年《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民生的经济建设事业。……196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成立西藏自治区。在西藏全区举行普选的基础上,组成了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单,在总共301位代表中,藏族代表226人,汉族代表59人,门巴族代表5人,回族代表4人,珞巴族3人,纳西族1人,怒族1人,其他代表2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联邦制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从“国外移来”政治制度的?分析该政治制度没能在中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族区域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实行两党制。
(2)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至上);中央政府与地方州政府实行分权,地方州政府保留一定的权力。
(3)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传统根深蒂固。
(4)具有广泛的民族性、民主性;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府的领导相统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