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材料理解能力。审题,答案在题中。格物只是程朱一派修身的出发点;平天下是修身的终极目标,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根据所学知识,三位思想家都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末清初时中国还没有产生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的正统思想。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讲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是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权力演化和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秦统一后,将其统治的地区称为“国家”。
材料二?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熔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这个缘故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
——许倬云《中国人为何2000年来一直自称汉人?》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国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信仰……自由。?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来剖析和解释“国家政权”的?从这个角度看,西周、秦朝的政权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材料二是从什么角度来评价汉朝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是如何体现作者所强调的这一角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材料三是从什么角度建构国家政权的?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推进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古代到近代,维系国家政权的纽带呈现怎样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角度:地域。?特点:西周分封制下,受封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中央和地方结成的是一种松散的联盟。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2)角度:建构共同文化。体现:①实行“推恩令”,削弱了王国的力势力;②推行盐铁专卖,加强了经济的统一;③确立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加强了思想的统一;④开辟丝绸之路等,加强了中原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3)角度:国家主权的归属。作用: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趋势:由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到以权力等级为纽带,再到以法制为纽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拿破仑》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