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
[? ]
A.工业领域
B.贸易领域
C.农业领域
D.金融领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对“滞胀”的含义,理解准确的是
[? ]
A.生产停滞与生产发展迅速交替
B.经济发展滞缓,社会革命一触即发
C.经济发展滞缓,与通货膨胀并存
D.经济危机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的《大萧条时代》中提到:“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罗斯福)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爱情毕竟是超越逻辑的。”下列各项措施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强制推行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
B.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C.通过国家资助使中小企业继续生存
D.以大地产为代价,增加中小农数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新政的措施的对象是针对人民,让人民觉得可靠。B是针对银行,目的是整顿金融秩序;C是针对中小企业的,目的是恢复工业生产;故排除B、C;D项是对农业采取的措施,故排除;新政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题干《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可以看出,1973-1975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和物价指数上升,联系所学知识,这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在1973-1975年爆发了一场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针对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滞涨”现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对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大力发展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等等。①③④符合史实,故选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1分)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得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在1919—1939年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一一《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材料二?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 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一一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一一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笼罩着他们。
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
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材料三?近两个月来,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 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 0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2分)
(2)从材料二的演说词中,你能看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2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2分)二者有何共同特点?(1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1)特征:由教会负责实施剑政府组织实施;通对立法保障民众的福利待遇;重视儿童.低收人者利老人的保护;涉及范围广泛,涉及教育.生产条件.失业.养老.生活等领域;受益人口人量增加等。
(2分,答出2点即可)
(2)问题:美国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危机导致数千万人处于贫困当中。(2分)措施:实行社会救济,采取社会保障措施;以工代赈,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等。(2分,答出2点即可)
(3)相似之处:健全社会保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域举办救济利公共工程)等。(2分)
共同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1分)
(4)认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应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等。
(2分,言之有理,答出2点即可)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失业保险法》...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享有获得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可概括出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有由教会负责实施剑政府组织实施;通对立法保障民众的福利待遇;重视儿童.低收人者利老人的保护;涉及范围广泛,涉及教育.生产条件.失业.养老.生活等领域;受益人口人量增加等。(2)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知识,从材料二的演说词“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笼罩着他们...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可知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美国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危机导致数千万人处于贫困当中。(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做法有健全社会保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共同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4)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可以从其原因、影响等方面分析,或者进行评价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