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 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纸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人类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降低造纸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古代造纸术进步的原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因在于竹简太重不便携带,而帛书又太贵不易推广,应该寻找造价低廉而又携带方便的书写载体,这反映出人们对纸的大量需求是推进造纸术改进的重要原因,所以C项符合题意,A D两项表述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之所以说伽俐略的科学研究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主要依据是他?
[? ]
A、介绍并开始了科学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B、证明了落体定律,确立了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两个概念
C、证明且论证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
D、伽俐略是通过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理论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从这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为
A.试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全部方式
B.数学方式是主要表达形式
C.17世纪物理学是核心学科和基础学科
D.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可知都体现了数学公式;A表述绝对化;CD材料没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世界第一个计时器是公元1088年北宋的苏宋为皇帝编制历法而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天文钟)。但随着朝廷的变更和战乱,这一技术便失传了。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为公众报时的钟。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钟表制造业在欧洲发展起来。计时器在中外的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A.技术水平的高低
B.是否出自社会需要
C.是否有政府支持
D.科学家的创新能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公元1088年北宋的苏宋为皇帝编制历法而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天文钟)。但随着朝廷的变更和战乱,这一技术便失传了”、“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为公众报时的钟”中外时钟的发展情况,可以得出出现两者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是是否出自社会需要,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春节是中国各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试问,这一节日最终确定与下列哪一古代历法相关
A.十二气历
B.《太初历》
C.《大衍历》
D.《授时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