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某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发言材料,材料中有“一边倒”“求同存异”“日内瓦会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关键词。据此判断,这位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B.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题干中发言材料的关键词即可判断,A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图这张历史照片拍摄于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照片反映了各国代表赞扬和拥护周恩来在会上的发言,休息时他们纷纷找周恩来总理签名留念。周恩来在这次发言中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求同存异
C.另起炉灶
D.不结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一边倒”、“另起炉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之一,故A、C项不正确;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故D项不正确;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故答案选择B项。
点评:近年高考中重点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成就等。在复习备考中应注意:(1)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外交政策制定的特定历史背景;(2)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表现;“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把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看到这句话:“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之后,各抒己见。下列推理最正确的是
A.甲:不对,一五计划后杜会主义制度才基本确立
B.乙:对的,三大改造后的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C.丙:不对,三大改造后中国仍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D.丁:对的,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读“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所反映出的问题是?

[? ]
A.生产力迅速发展,贫富分化日趋严重?
B.发展中国家实力迅速增长
C.发展中国家人均产值迅速增长?
D.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受到极大冲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每当历史发生重大变革,新思想、新观念便会应运而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乱,直而无礼绞。”(摘自《论语》等主张)请据材料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2分)
(2)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一些最敏锐的心灵”在政治上找寻的共同的政治方案是什么?(2分)
(3)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他们的代表人物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2分)
(4)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毛泽东在理论上进行了有益探索。请列举这一时期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所撰写的两部代表性著作。(2分)
(5)20世纪80-90年代,面对国际风云的急剧变换,邓小平南巡时发表重要讲话,这一讲话所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主张施德政和礼治(2分)
(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2分)
(3)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
(4)《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关系》(2分)
(5)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为政以德”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乱”可知分别强调了孔子思想中的“德治”“礼治”主张。
(2)注意题干的时间限定词“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可知是指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尤其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为代表,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思想家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
(3)注意题干“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结合所学,可知是指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积极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4)结合所学,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的主要论著:《论十大关系》(1956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1957年)。《论十大关系》提出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政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科学地阐述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内部矛盾的理论。
(5)结合所学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内容:回答了一系列问题(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关于判断事物的标准;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关于发展问题。核心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关键在于读、审、答三个步骤。 (1)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多读,领会材料题意。 (2)审题是解答问答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要学会分析试题的结构成分。一道完整的、题意明确的历史问答题在一般情况下由提示语、限定语、主干语(也叫中心项)、答项语四种成分构成。分析清楚试题的结构成分,就可完整准确把握题意。(3)答案规范化。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