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世纪欧洲男子逐渐舍弃了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机器生产方式的普及
C.社会贫困化的加剧
D.平等自由思想的传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时间信息“19世纪”可知此时欧洲正处于工业化浪潮时期,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推广,服饰的变化有利于工人的工作,B项符合材料;A、C、D不是服饰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1840年以前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1884年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A.英国由国家分裂走向政治统一
B.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的影响
C.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D.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必然需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格林尼治时间的确立过程,也是英国国际影响里逐步扩大的过程,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英国本身没有经历过国家分裂,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东西方文明的转型与冲突,引起了社会的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成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明走向衰落,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演进过程。(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基本特征。(6分)
【材料二】? 1500—1763年,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这一时期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后来,欧洲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又经过几百年的对外战争,欧洲作为世界创业者,得到大部分利益而损害了其他地区,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一1763年间欧洲经济迅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5分)依据材料指
出此后欧洲在政治、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变化。(4分)
【材料三】?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4)根据材料,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过程:由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3分)
(2)基本特征:政治上,君主专制日益强化达到顶峰,封建统治渐趋衰落;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思想上,以理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6分)
(3)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打击了封建势力。(5分)?变化: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自由民主政体形成;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兴起与扩展。(4分)?
(4)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式服装成为时尚。(4分) 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西方文明的冲击;(2分)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2分)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地处沿海地区,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2分。或有其它要点,只要言之有理可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观察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从表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英国( )。
?
| 原材料
| 食品
| 工业制造业
|
出口贸易
| 7%
| 8%
| 85%
|
进口贸易
| 61%
| 33%
| 6%
|
A.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B.农轻重比例发展失调
C.进出口贸易逆差严重? D.工农业资源严重不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B、C两项说法片面,D项表中没有反映,因此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一读图

? 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 材料三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 1830年,英国 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请回答:
(1)读图7,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范围不断扩大;摆脱相对独立,联系不断加强。
(2)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3)第一次工业革命有新兴棉纺织业、机器织造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电力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通讯工业等。(每一次对应任写其中两个)
(4)过程: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7世纪,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野蛮掠夺,客观上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增强西方列强的实力,加快西方列强扩展步伐,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