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指的是?
[? ]
A.《洛神赋》
B.《清明上河图》
C.《游春图》
D.《女史箴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文:(10分)?

材料三、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闲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备注:材料一是《兰亭序》,材料二是“张旭草书”)
请回答:
(1)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以上图文分别代表了哪三个时期的书法成就?(4分)
(2)试概括这三个时期书法艺术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参考答案:(1)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时期、唐代、宋代。(4分)
(2)特点:①魏晋时期:汉字发展成为自觉地书法艺术。(1分)②唐朝时期:书法艺术达到高峰,草书、楷书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书法理论日益成熟。(1分)③宋代:书法艺术各具情态,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1分)
原因:①魏晋时期: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1分)②唐代: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政治清明,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当王朝鼎盛、社会走上正规之时,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1分)
③宋代: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多姿多彩。(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某电视剧制作组布置了一个司马相如的书房场景,根据事实判断道具出错的是
①一本印制的《子虚赋》 ②书案上有一方正质朴的印章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兰亭序》 ④书案上还有一本《三国演义》
[? ]
A、③④
B、①③④
C、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春秋》书法体系的五个命题:“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道”“隐讳有法”和“修辞有术”。这里“书法”的含义是
A.写字的笔法艺术
B.古人的治史态度
C.中国传统的人生态度
D.古人的书法创作要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开始把汉字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的是
A.东汉蔡邕
B.曹魏钟繇
C.东晋王羲之
D.东晋王献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认再现和纵向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国汉字历史悠久,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由最早的古文字—甲骨文(金文)—春秋战国时各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了一种艺术。东汉的蔡邕是当时有名书法家;曹魏的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这是汉字书法的一种进步;东晋的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其子王献之书法造诣也极高,与王羲之合称“二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