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景: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这种情景符合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体制上的主要特点是?
[? ]
A.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B.国家干预与市场相结合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缴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的规定,这些余粮
A.必须全部上缴国家
B.农民无权支配
C.必须限量交易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21年苏俄施行新经济政策,规定农民缴纳固定的粮食税,完税后可以自由自配
剩余产品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巴黎公社革命和十月革命出现不同结果的客观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
B.国际环境的影响
C.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D.革命政党的领导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巴黎公社发生时,资本主义正处在发展的上升时期,还不具备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十月革命是在俄国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由于政治经济相对落后,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这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既提供了物质基础,以提供了阶级基础。加上布尔什维克党正确领导,在一战影响下爆发并取得胜利。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性
B.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C.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苏联政府将国民收入的一大部分用于再投资促进了苏联工业的迅速发展。依据所学,苏联政府能提取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是因为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逐渐形成。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