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乾隆四十年(1775年),两江总督高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
B.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D.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和清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从种稻和种棉的比例可以看出,作为经济作物的棉花种植占主导,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C符合题意。而A、B在材料中均没有反映,可排除;结合题干时间可知D说法错误。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不属于我国宋代四大商业名镇的是: (?)
A.汉口镇
B.佛山镇
C.朱仙镇
D.平遥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四大名镇的理解。我国宋代四大商业名镇的是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和景德镇。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陕西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骑着去赶集。”趣的“集”在宋代应属于
[? ]
A.城市
B.都市
C.草市
D.夜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在15、16世纪以前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富有的国家,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当时
A.在广州设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B.泉州一度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C.草市、瓦子是重要的商品交易场所
D.市民可以观看京剧演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5、16世纪是在中国古代明朝时期,而在广州设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是在清朝前期,排除A;草市是在东晋南朝时期出现、瓦子是在宋朝时期出现,排除C;京剧是在清朝道光年间形成,排除D;
因此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
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
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明朝”“争家产”“讲价还价”“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故A项正确;B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传统观念崩溃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信息,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