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景德镇的制瓷业有悠久的历史,有我国“瓷都”之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在昌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四面环山。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脉,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入明以后,一些传统瓷窑日趋衰落,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
材料二?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府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以上材料均出自各版本的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明代景德镇制瓷业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生产目的有何不
同?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景德镇“民窑”崛起的原因。(6分)
(3)材料三反映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了什么根本性变化?(1分)依据材料三说明你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1分)
(4)如果要进一步了解景德镇制瓷业在近代的发展情况,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信息?(至少答出两种)(2分)
参考答案:①瓷土资源丰富;有很好的燃料——松柴;昌江便于运送、淘洗,提供了碎土的动力;有良好的技术积累;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的加入;朝廷烧制贡品的推动。(只要写出4点即可)(4分)
②官窑属于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窑属于民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6分)
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依据:雇佣关系的出现,“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 “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2分)
④上网、向专家请教、查阅书籍、去景德镇实地调查。(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其表现有( ?)
①文人山水画兴起?②指南针在航海中应用
③理学兴起?④彩瓷生产时代到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两宋时,文人山水画兴起;指南针在航海中使用;火药武器出现;活字印刷术出现;理学兴起,
“程朱理学”由北宋湖北人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到南宋朱熹集为大成。但是④中彩瓷的生产繁荣时代是明清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A.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B.全部销往海外
C.质量普遍不高
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规模大、分工细、水平高、资金雄厚。生产的产品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和贵族消费。故选D。根据上面分析,ABC项均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民营手工业状况,C项排除;B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D项不符合史实;“富于大将军”可知,A项正确。故选A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所示的工具,王帧在《农书》说明:“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则排前直木,则排随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这一工具的运用使得(?)

A.农业生产力极大提高
B.农田灌溉得到了迅速发展
C.冶金业得到迅速发展
D.使用灌钢法炼钢成为可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及读图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通过图片及题干材料描述可知识水排,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在公元31年由杜诗创制,其原动力为水力,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将回转运动转变为连杆的往复运动。所以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