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清朝前期的商人“以末致财,以本守之”的做法,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成长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资金短缺
B.市场狭小
C.劳动力缺乏
D.原料不足
2、选择题 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 嘉靖至万历
| 顺治至雍正
| 乾隆至道光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直隶
| 14
| 132
| 82
| 527
| 43
| 537
|
山东
| 42
| 104
| 64
| 1126
| 74
| 1583
|
陕西(关中)
| 16
| 143
| 21
| 238
| 28
| 264
|
江西
| 45
| 459
| 51
| 545
| 43
| 976
|
福建(不含台湾)
| 19
| 131
| 15
| 205
| 39
| 511
|
广东
| /
| /
| 72
| 1270
| 71
| 1959
|
A.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B.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C.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D.南方人口密度大于北方
3、综合题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城市发展的同时,成千上万个镇市也因商业的发达而兴盛起来。《元丰九域志》等书都记录了大量镇名,其地位仅次于县治。官府在各地设置场务,收取商税。市的地位又仅次于镇,有些市也设置行政机构。有的镇市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如黄池镇(今安徽马鞍山)和沙市(今属湖北)是从属于州县的镇市,却发展为商旅萃聚的贸易中心,黄池镇商业的繁荣已超过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有些市、墟或集因商业的发达而发展为镇,有的镇也升格为县。由于商品流通和交换的频繁,官府在不少商船客货辐辏地设置税场,商税收入也非常可观。
-----摘编自邓广铭等《宋史》
材料二

圆明园旧址 20世纪初的北京
材料三 上海的地位很快超过广州,因为它腹地很大。太平天国闹到江南以后,当地的士大夫都往上海跑,因为上海有租界。如果说是开工厂,有大烟囱有锅炉,大家其实还是挺害怕的。比如江南制造总局刚开工的时候,那烟囱呼噜呼噜的往外冒烟,老百姓都很害怕,觉得是在烧人,所以没人去做工。太平天国在江南制造了大量孤儿。这些孤儿没什么其他活计做,就去做工人了,做了以后发现挺好。后面的人就跟上了。有一点肯定的是,尽管是租界,是国中之国,却是用西方的方式来建,用西方的方式来管的。这一套现代城市发展与工商业的结合在租界里面体现的最好,并提供了一个中国现代化的样板,或者说是中国城市化的样板。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各规模等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比较表
规模数
| 1964~1980
| 1980~1989
| 增长率指数
|
城市数
| 增长幅度①
| 城市数
| 增长幅度②
| ②/①
|
大于200万
| 5
| 3.59
| 7
| 24.16
| 673
|
100-200万
| 8
| 10.95
| 8
| 25.41
| 232
|
50-100万
| 18
| 14.89
| 30
| 28.47
| 191
|
20万-50万
| 43
| 23.55
| 70
| 34.22
| 145
|
10万-20万
| 51
| 26.78
| 62
| 44.91
| 168
|
小于10万
| 42
| 38.10
| 46
| 70.39
| 185
|
平均
| 167
| 15.87
| 223
| 31.63
| 199
|
-----摘自周一星《八十年代中国城市化的若干新动向》
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镇发展的最突出成就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镇发展的主要条件和由此
产生的社会影响。(10分)
指出与材料二相关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三归纳影响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据
此谈谈评价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12分)
(3)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造成不同发展状况的原因。(10分)
4、选择题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国社会的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B.农民生产自己需要的产品
C.外国商品的倾销
D.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5、选择题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是
A.汉都长安
B.隋朝洛阳
C.唐都长安
D.宋都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