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 D.荒漠化范围扩大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36分)下面两图中,A、B两国都有世界上著名的特色农业,读图和材料回答: 参考答案:(1)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降水均匀、多汁牧草广布。(8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因素发生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船舶被广泛用做交通工具之后,解决了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纵横,出行不便的问题;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之后,解决了该区域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的问题;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迅速发展;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湿地变化主要与水量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有关,全球变暖是个缓慢的过程,虽有影响,但影响不会太大;水污染严重主要是影响水质,对湿地变化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盐田和鱼塘大量增加,1979年与2000年间,该区域人口、经济增长快,用水量大增。故选D。
小题2:从图中该工程连接的区域看,一端是河流(滦河)另一端是城市(天津),考虑到华北地区缺水,尤其是天津缺水严重,该工程应该是引滦入津工程。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局部河流和植被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写出L和S沿线植被变化差异。(4分)
(2)简述东北部和西南部河流流向。(4分)
(3)概括该地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自然原因。(6分)
参考答案:(1)L沿线以高寒草原为主,植被单一;S沿线植被由温带草原逐渐过渡至常绿阔叶林,变化复杂。(4分)
(2)西南部河流以东西走向为主,东北部以西北—东南走向为主。(4分)
(3)沿河分布、数量较少。(2分)原因:河谷地区地热较低,气温较高,土壤肥沃,具有较好的农业发展条件,有利于人口和城市分布;但地形起伏显著、气候高寒,总体不利于人口和城市大量分布。(4分)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L沿线位于青藏高原内部,地势高,故乙高山草原、草甸植被为主,植被稀疏,而S沿线自东南向西北,地势逐渐升高,故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西北依次出现高山针阔叶混交林、高寒针叶林、高寒草原等植被,体现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2)图示东北部地区由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故河流多以西北—东南走向为主,而西南部地区,以雅鲁藏布江为典型,河流呈东西走向为主。(3)直接根据图示判断,河流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带,且城市分布较少,其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植被条件分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进而分析城市分布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经纬度、重要地理事物等信息准确进行区域定位,并能结合区域的河流分布、地势分布特征等内容,进而分析其植被变化和自然环境特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宇宙环境及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