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选修5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县与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交界地区连续发生里氏5.7级(震源深度14公里)和5.6级(震源深度10公里)的地震。震中附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5人。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破坏性大的原因。(9分)
(2)简述为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6分)
参考答案:
(1)①震源浅,两次地震产生叠加影响;②建筑物抗震强度低;③震中附近人口密度较大。 (9分)
(2)加强监测预警及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地震发生后,迅速制定救援方案应对。(6分,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地震的破坏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有:①地震震级本身的大小;②震源深度;③震中距,即离震中的距离大小;④离地表破裂带的距离;⑤当地的土质,岩性等地质条件;⑥房屋建筑物的质量。依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级并不高,但是震源深度只有十几公里,比较浅,故破坏性大;而且是连续发生,当两次地震叠加时,破坏性会增大。材料中提到“震中附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5人。”说明人口密集区离震中较近,即震中距较小,且人口密度较大,故破坏性大。根据图中提到的地震发生位置:横断山区附近。此处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条件差,故破坏性大。因当地经济条件落后,故建筑物质量较差,故破坏性大。材料中还提到“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说明地震引发了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不仅会影响救援,还会增大地震所产生的危害。
(2)针对地震破坏性强弱的影响因素和所产生的危害,加上地震的不可抗拒性,故在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时要注意做到:加强监测预报,并有提前做好的应急措施,做到应急物资的准备,在地震发生后,迅速进入救援状态;提高人们对地震的防灾减灾意识,减小在地震发生的短时间里做好自我应对;在建设时,依靠科技,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对下列灾害进行分类。
A黑子爆发;B干旱;C海啸;D土壤盐渍化;E水土流失;F泥石流;G滑坡;H物种灭绝
1.属于天文灾害的是____。
2.属于气象灾害的是____。
3.属于水文灾害的是____。
4.属于地貌灾害的是____。
5.属于地质灾害的是____。
6.属于生物灾害的是____。
参考答案:1.A;2.B;3.CD;4.EF;5.C;6.H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多选题 下左图为2010年末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遭受暴雨洪涝袭击区域示意图,下右图为新西兰位置图。读图回答1—2题。

1、本次昆士兰州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
A.低压系统活跃
B.东北信风较强
C.东南信风较强
D.监测预报失准
2、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业生产的相同点有
[? ]
A.畜牧业发达
B.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C.机械化水平高
D.农牧区水分条件优越
参考答案:1、AC
2、A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M国一直洪灾不断,1944年的特大洪水,造成300?万人伤亡;1988年再次发生骇人洪水,致使3000万人无家可归。洪灾使该国成为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欲对该国洪灾的成因做专题探究,请你帮助其完成探究过程:

(1)搜集资料:从环境整体去考虑,该小组应查阅哪些自然要素地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讨交流:图中符号N表示热带气旋,分析该天气系统导致该国涝灾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列举M国所在的自然灾害带除热带气旋外还有那些灾害多发(名称)。(至少2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孟加拉国或M国的)地形图、水系(河流)图、气候(降水量)图
(2)(热带气旋会带来)暴雨天气,导致风暴潮
(3)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或洪水、干旱、低温、风沙等气象灾害(任举两种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图13是世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4分)

图13
(1) 从地形条件看,泥石流多发地的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请你指出泥石流多发地所处的高原或山脉的名称(至少3处),并说明山地泥石流多发的原因。(4分)
(2) 从降雨条件看,泥石流多发生在降雨变率大(多暴雨)的地区,其原因是什么?(2分)
(3) 图中A地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山脉分布区,但为什么这里是泥石流多发地?(3分)
(4) 图中B地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多暴雨地区,却是泥石流多发地,分析其原因。(3分)
(5) 在泥石流多发地,要避免和减轻泥石流危害,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2分)
参考答案:(1) 欧洲中南部有阿尔卑斯山,欧亚两洲分界处有乌拉尔山,亚洲中部有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天山、阿尔泰山、横断山等,北美西部有落基山、南美西部有安第斯山等。原因是:①山地坡度陡,泥石易被雨水冲走。②山地风化作用强,产生的碎屑物质多等。(4分)
(2) 小雨时,地表泥石不能被雨水带走,泥石逐渐积累。一遇暴雨,积累的泥石便随水而下,形成泥石流。(2分)
(3) ①这里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地表碎屑物质多;②在干旱地区,往往降雨变率大;③干旱地区地表植被缺乏。(3分)
(4) ①B地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②B地气候寒冷,冻融风化作用强,易产生较多的松散物质;③冬季多冰雪,夏季冰雪融化易产生较大的水流。(3分)
(5)①植树造林;②工程建设和村落应避开泥石流易发的沟谷地带。(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
(1)结合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判断;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①陡峭的沟谷;②大量松散的堆积物;③充足的水源。在山区和高 原地区,地表起伏大,因风化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多,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松散物质,一旦遇有暴雨或大量冰雪融水,就易形成泥石流。
(2)见上题。
(3)A处大致位于乌拉尔河附近,为干旱地区,从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分析。
(4)B位于东西伯利亚山地,地形起伏大,纬度高,故冻融作用强,导致岩石风化,且当气温升高时,冰雪融化导致的洪涝。
(5)地质灾害的治理一般从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