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八)
2017-08-22 07:07: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湖区2006年降雨明显少于往年,但湖水依然上涨。据此回答16-17题 小题1:纳木错湖水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增加 B.冰川融水增多 C.冻土融化加强 D.大气降水增加
| 小题2:下列图示湖泊与纳木错相似的是(?)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纳木错是咸水湖,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纳木错湖水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冰川融水增多。 小题2:咸水湖只有河水流进,符合的是A、D。河流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正确的是D。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我国四城市的1月和7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月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除纬度位置外,还有________的影响 (2)7月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气温年较差较________ (4)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降水季节分配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南北温差大?冬季风(地形) (2)南北温差小?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3)大 (4)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集中于夏秋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24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6分)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如何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2)参考图13,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9分) (3)北京正在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见图14)。在北京布局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哪些?请列举三项。(9分)
参考答案:(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3)市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缺乏);科技力量强;经济基础雄厚(资金充足);首都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答出任意三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四幅图中,海口滨海地区盛产石油的是?
?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根据图示的海陆轮廓和河流分布判断,①表示刚果河河口;②位于拉普拉塔河河口;③位于密西西比河河口的墨西哥湾沿海,生产石油;④位于墨累—达令河河口。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有关我国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年降水量的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②.降水的年较差大,主要集中在春末、夏初 ③.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④.降水的形式多以地形雨和对流雨为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降水的年较差大,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的形式多以锋面雨和气旋雨为主。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