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显示地质灾害在我国某两省区的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
[?]
A.黄河流域上游地区
B.长江流域上游地区
C.珠江流域上游地区
D.淮河流域上游地区
2、图示的甲、乙两城市分别是?
[?]
A.西宁兰州
B.贵阳南宁
C.郑州合肥
D.成都重庆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2011年第9号热带风暴“梅花”于7月28日14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随后升级为超强台风,给经过地区带来较大影响。下图为“梅花”8月7日10时大风实况分布示意图,图中的a、b、c三条等值线为等风力线(单位:级),读图回答1~2题。

1.“梅花”与长三角沿海地区擦肩北上,给所经过地区带来了狂风暴雨的天气,浙江省沿海区域风力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原因是
[? ]
A.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地形阻碍
B.由北向南递减海岸线走向
C.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台风中心位置
D.由西向东递增距海远近
2.为了提高台风预报监测水平、防灾减灾的能力,我国可以学习的是
[? ]
A.英国
B.新西兰
C.美国
D.意大利
参考答案:1、C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15毫米,局部地区降水量达328毫米。强降雨一直持续近16小时,拒马河最大洪峰达2500m3/s。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经济损失近百亿元。“7.21”特大暴雨灾害已造成70多人遇难。
(1)分析北京市“7.21”特大暴雨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6分)
(2)为减少同类灾害造成的损失,说明北京市应该采取的措施。(4分)
参考答案:
(1)本次暴雨降水量大;强度大;历时长;局部洪水量大;北京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排水能力差,抵御灾害能力弱。(任意答对3点即可)
(2)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强灾情的监测、预警系统;制定灾害发生的应急预案;完善灾后重建措施等。(任意答对2点即可)
本题解析:
(1)结合材料信息“北京市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15毫米,局部地区降水量达328毫米。强降雨一直持续近16小时”,可知本次暴雨降水量大、强度大、历时长,局部洪水量大;而北京市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损失大,同时城市排水能力差,抵御灾害能力弱,也加大灾情。
(2)为减少同类灾害造成的损失,北京市需要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强灾情的监测、预警系统,同时制定灾害发生的应急预案和完善灾后重建措施等。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下图是“中国某地气象灾害多发原因”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
(2)研究表明,该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但春季干旱程度更高,原因是?。
(3)该地沙尘暴多发的季节是?,其自然原因是?。
(4)近十几年来,该地区的干旱有加重的趋势,人为原因是?。
参考答案:(1)华北平原(2)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农业引水灌溉较大(3)冬末春初?大风,干旱,临近沙源地,植被覆盖少(3)农业、工业、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本题解析:此题通过气象灾害的成因来判定是华北平原地区,但是春旱比较严重来说明其发生的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和洪水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1)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从南至北依次为__________流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__________平原。
(2)从干旱季节分布看,春旱常出现在__________平原,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伏旱常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干旱频次>30的三个地区又是我国洪水灾害多发地区,水旱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中,沙尘暴多发地区是________,形成沙尘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预防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 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3点)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珠江;黄淮海(华北)
(2)黄淮海(华北);气温回升快、蒸发快,同时夏季风还没到;受副高控制
(3)受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变化易造成水旱灾害
(4)黄淮海平原;春季气温高,蒸发快,土壤干燥,同时靠近冷高压,风力大;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
? 草
(5)第一: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水库)等。第二:在黄河中上游(或黄
? 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第三: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或在城市内疏通水通道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