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运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二)
①地势最低 ②纬度最低 ③受冷空气影响弱 ④受洋流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①城市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最大,年降水量(冬春降水和夏秋降水之和)不足300mm,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可能是乌鲁木齐;②城市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降水总量约为400mm,可能是呼和浩特;③城市气温年较差较小,冬季气温稍高,年降水量约为300mm,可能是银川;④城市夏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最小,年降水量超过400mm,且集中在夏秋季节,可能为拉萨。
【小题2】四城市中,④城市为拉萨,该城市纬度最低,且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河谷中,阻挡了北部冷空气对该地的影响,使该地冬季气温最高。
考点:我国的气候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在上海郊区一个蔬菜大棚所拍摄的照片,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 而不是常见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
【小题1】由此推断,此时段上海的天气可能是( )
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B.持续的伏旱天气
C.连续的霜冻天气
D.台风来临狂风暴雨
【小题2】在此季节,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有削弱太阳辐射的作用,所以此时段上海天气可能是持续的伏旱天气,B对。尼龙网不能防雨,A、D错。冬季霜冻天气应用透明塑料或玻璃,起到温室保温效应,C错。
【小题2】结合前面分析,主要目的是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D对。对地面辐射不能减少或增强,B、C错。不会增加大气逆辐射,A错。
考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改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种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地处在地球表面,则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高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甲>乙
D.乙>甲>丁>丙
小题2:若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圈,甲、乙表示地球表面,则
A.甲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B.a为极地东风带
C.乙处容易形成锋面
D.甲处因地面冷却形成高压
小题3: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字母a可能表示
A.台风登陆
B.塔里木河河水
C.长江东流入海
D.青海湖蒸发
小题4:若该图为大洋环流示意图,则
A.洋流a一定是暖流
B.洋流b可能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C.洋流a可能是西风漂流
D.为北半球中低纬的大洋环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C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考查热力环流,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受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且高低压在同一水平面而言;同一地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据此选B。
小题2:中纬环流圈,构成为盛行西风带(a)、副热带高压带(甲)、副极地低压带(乙)。排除A、B;副热带高压带是动力而成,排除D;副极地低压带为盛行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交汇形成的,由于西风带和东风带是两股不同性质的气团,在此形成锋面,选C。
小题3:根据题意判断,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字母分别表示为水循环的环节为:a为径流、b为海洋蒸发、c为水汽输送、d为降水,选C。塔里木河、青海湖参与陆地内循环,排除B、D;台风登陆为水汽输送,排除A。
小题4:据题意,结合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此图为南半球的中低纬的洋流模式图,即a、b、c、d分别是西风漂流(寒流)、寒流(如秘鲁寒流)、赤道暖流、暖流(如东澳大利亚暖流),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是两大洲气候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②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4分)
(2)图中③、④两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同,但气候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3)⑤、⑥两地同属热带雨林气候,但面积大小不同。试从大气环流、地形两方面作简要解释。(6分)
参考答案:
(1)地中海气候(2分),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2分)
(2)地形(2分)
(3)⑤地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处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平地狭小;⑥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处于亚马孙平原,面积广阔。(6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图中②地位于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2)图中③、④两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同,③位于山脉西侧,是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④是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所以两地的气候差异明显。因此主要差异是地形。
(3)⑤地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处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但是受山地影响,沿海平地面积狭小所以雨林区面积 小。⑥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北、西、南三面是高原、山地地形,东部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海洋水汽进入,三面都是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处于亚马孙平原,面积广阔。所以雨林面积广。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4年3月1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大风降温,出现雨雪天气,与此同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干旱黄色预警:我国西南地区的气象干旱将持续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2014年3月13日我国北方风雨降温,而西南地区高温干旱持续,形成这种气象格局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北海陆位置差异大
B.南北地形差异大
C.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差异大
D.南北纬度差异较大
【小题2】材料中显示的内容,充分说明了我国季风气候的( )
A.可预测性
B.规律性
C.不稳定性
D.地区间的相似性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当3月13日,我国北方气温低的时候,西南地区却是高温干旱,造成这种现象是南北地区跨纬度大,南北温差大,加上西南地区北靠高原,难以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所以气温更高,故选D.
【小题2】材料中显示的内容可以知道,我国的夏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所以导致我国各地在时间上和空间分布不均匀,夏季风强的时候易遭受洪涝灾害,夏季风弱的时候易遭受干旱灾害,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各地的气候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区域地理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