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市、自治区)2000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出关于四省市的结论正确的是2.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
1.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出关于四省市的结论正确的是2.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
A.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最合理
B.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
C.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最快
D.贵州的滞后城市化程度最高
E.地形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F.第一产业发达
G.城市用地较为完整
H.城市化水平较高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从图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城市用地的经济密度分析城市化质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图示内蒙古、上海、重庆、贵州四个省区的2000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反映出上海市的城市用地经济密度远高于内蒙古、重庆、贵州等省区,反映了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
2.据图可知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主要由于重庆是山城,地形起伏大,适合城市用地的部分土地上人口密度较大,而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上,地形平坦,适合城市用地的面积广。重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主要由于上海城市产生的GDP总量远高于重庆,反映了重庆市的经济效率低于上海,主要是由于重庆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上海落后。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以下各组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不同的是
A.中国和日本
B.澳大利亚和美国
C.巴基斯坦和英国
D.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和日本同为现代型;澳大利亚和美国同为现代型;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
同为传统型;巴基斯坦为传统型,英国属于现代型。
考点:主要考查了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2007年重庆市外来人口由外省(市)迁入人员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重庆市外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2.广东省大量人员迁往重庆市的主要原因是
1.下列关于重庆市外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2.广东省大量人员迁往重庆市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各省区都有大量人员迁往重庆市
B.50%以上的外来人员来自周边省区
C.重庆市劳动力短缺是吸引外来人员的主要原因
D.距离越远的省区迁往重庆市的人口越少
E.地缘关系密切
F.迁移距离短
G.投资创业经商
H.劳动力过剩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运用图中数据及其空间分布判断,东部很多省区迁入重庆的数量还要多于西部省区,因此排除A;重庆不可能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其吸引外来人口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应排除C;广东距离重庆较远,但其迁移量比距重庆较近的湖北、湖南等地还多,因此排除D。
2.广东经济较重庆发达,劳动力需求大,且距重庆也较远,前往重庆不会是地缘、距离、劳动力因素,而是投资创业与经商。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移动及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2007年重庆市外来人口由外省(市)迁入人员分布图”来考查人口移动的原因及读图分析能力。答本题关键在于明确经济因素是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另一个就是图中各省柱状图的大小。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回答问题。 1.将来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是2.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
1.将来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是2.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
A..A国
B.国
C..
D.国
E..
F.国
G.A国
H.B国
I.C国
G.D国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塔底越宽塔顶越尖,表示少年儿童比重越大,反映人口高出生率、高增长率的特征;塔底越窄塔顶越宽,表示老年人口比重越大,反映人口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特征。有图可知,D国年人口比重偏大,故将来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是D国。B国男性中年人口明显高于女性,其原因可能是B国发现了一个大型的矿藏,吸引了大批年轻的男劳动力迁入。故小题1选D,小题2选B。
考点:本题组考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判读。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小,是基础题,常规题。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掌握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判读方法。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表”。据此完成题。
1.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2.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E.地下径流增大
F.生物多样性增加
G.热岛效应增强
H.土壤肥力提高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苏北地区城镇人口增长幅度为20.3%,而苏中和苏南分别为18.3%和10.3%,故苏北的城镇人口增长幅度大于苏南和苏中,D项正确。
2.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口、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使城市排放的废热多,使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城市化改变了地貌状况,使不透水的水泥、沥青路面增加,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城市化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表格信息比较分析,并能掌握城市化对地面状况、城市局部小气候、城市径流等方面的影响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