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四)
A.教育水平的提高 B.产业的升级 C.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D.逆城市化的出现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下面材料,完成题。 参考答案:(1)电子工业、服装玩具、家用电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本题解析:从该镇主要工业产值比值图,比较容易得出该镇以电子工业、服装玩具、家用电器为主,同时这些工业部门中外来劳务工的比值都在60%以上,主要依赖廉价劳动力获得竞争优势。要实现该镇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工业为主导,将服装玩具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相对落后的苏北和皖中逐步转移。随着关税的下降,既有利于该镇进一步吸引外资,加快发展;同时 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13年6月19日一场罕见雾霾袭击新加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可看出,低浓度烟雾向东北方向扩散,可知该地盛行西南风,图中只有苏门答腊岛位于新加坡的西南方向,故A正确。
小题2:用于对雾霾的分布范围检测系统为遥感技术,遥感技术还可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和检测、农业方面,C正确;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应用于定位和导航,A错;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可应用于城市管理方面,故B、D应用到的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图13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6分)
(2)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在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4分)
参考答案:
(1)①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2分);②海洋运输(2 分);③劳动力素质较高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答对一个要点即可得2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下图为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A(111°E,32°N)城市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2003年,汽车公司总部从A城市迁到B(114°E,30.5°N)城市。E城市第二产业向郊区扩散,并在郊区建设了出口加工区、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等临港型工业集聚区。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指出A城市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的主导因素,说明B城市成为汽车公司总部的区位优势。(4分)
(2)B、C、D三城市连接形成的三角地区是我国酸雨严重区,说明其产生的原因。(4分)
(3)指出E城市港口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政策(1分)B城市位于长江沿岸,铁路线交汇处(0.5分),水陆交通便利(0.5分);人口众多,经济发达(0.5分),市场广阔(0.5分);城市等级高(或省会城市)(0.5分),人才多,科技力量雄厚或服务条件好等(0.5分)。
(2)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1分),排放的酸性气体较多(1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0.5分),降水丰沛(0.5分);地处低山丘陵区(0.5分),不利于酸性气体扩散(0.5分)
(3)向航道更深的水域迁移(或先向西北再向东南方向迁移)(1分)货运量增加(1分),船舶大型化(1分),工业企业向郊区搬迁或河道淤积(1分)。
本题解析:
(1)A城市位于汉水谷地,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并不优越,之所以曾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是由于当时特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决定的,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所以主要是政策因素。B城市是综合性大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可以从交通、市场、科技力量、经济基础、协作条件等方面分析。
(2)酸雨产生的原因要从污染物质来源、形成条件等方面来分析。B、C、D三城市连接形成的三角地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区内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酸性气体较多。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地处低山丘陵区,不利于酸性气体扩散。
(3)港口需要港阔水深,陆上交通便利,地势开阔。仔细观察上图,看清港口变迁的位置特点:先向西北再向东南方向迁移。根据长江口的水文特征和海陆相互作用来分析,早先的港口现在是在陆地,是因为泥沙淤积,后向东南方向迁移是东南水更深港更阔,所以是不断向航道更深、水域更宽迁移,再加上工业企业向郊区搬,货运量增加,船舶向大型化方向发展,港口需要更阔更深。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城市与地理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