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A.正北 B.正西 C.东北 D.西北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晨昏线、东西半球的判断和区时的计算,有图可知过C点的经线为20°W,也就是说20°W的地方时为18:00,那么两地的时差为(120°+20°)/15°=9小时20分,所以120°E的地方时为18:00+9:20=27:20。由于大于24小时所以减去24小时为3:20。选A。
小题2:D点位于E点西北。因为由图可知晨昏线不过南北两极,故E位于D东侧,有纬度位置判断,E位于D南侧,综合分析D位于E西北方向。
小题3:E位于南极圈内,7月前后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故在E地建天文观测站,其最佳的天文观测时间是7月前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晨昏线的判读、东西半球的判断和区时的计算、方向的判断、天文现象的观测时间等知识点,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C点所在经线时间的确定,可能有同学误判断为0时,这样小题1就易错选B。所以考试时包括平时练习时要细心,养成缜密的思维习惯,受益终生。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是局部地区经纬网图,图中相邻两条经线和纬线之间的度数差都是l0°,曲线L是2012年8月8日北京时间15:00时的晨昏线,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小题1:此刻,②地和③地处在不同日期,再过多少小时②地和③地将处在同一日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0小时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刻,②地的地方时比北京早
B.此刻,①地和④地处在不同日
C.此季节,④地正好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D.此季节,②地正午太阳高度一定比③地小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8月8日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图中曲线L是昏线。该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为18时,因为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相差10°,则该经线与②所在经线相差30°,则②所在经线的时刻为20时。此时120°E为15时,则②地的经度为165°W,③地与②地相差90°,为75°W。再过4小时,②地为0时,②、③两地处在同一日。
小题2:据上题可知,②地的经度为165°W,北京为116°E,西经度的地方时要比东经度的地方时晚,排除A;①、④两地同为东经度,且二者没有被0时所在经线隔开,故两者在同一天;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④地在10°S,此时应受东南信风带控制,排除C;②地纬度为40°N,③地纬度为10°N,此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②地比③地距太阳直射点远,正午太阳高度比③地小。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中XY一线是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PQ为锋面。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PQ锋面性质及雨区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冷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
B.为暖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
C.为暖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
D.为冷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
小题2:图中山脉东侧的地形地势特征是?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北高南低
D.南高北低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山脉海拔高自转线速度大可知图中自转线速度分布为自北向南递减,为南半球;PQ锋面位于气旋左侧为冷锋,南半球冷锋降水水在冷气团一侧,雨区位于PQ东南侧,D对。
小题2:如下图依地球自转线速度分布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AB线速度值大于XY,从画出的辅助线CD可以看出C地线速度大于D处,所以山脉东侧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B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A.不存在
B.秋分日
C.冬至日
D.夏至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故全球昼夜平分。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强,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分二至日的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并逐渐形成规律:昼夜长短的分布看直射点的位置。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1分)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______来源:www.91exam.org_。(1分)
(2)此时,90°E的区时是________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2分)
(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1分)
A.45°E、135°W? B.0°、180°
C.135°E、45°W? D.60°E、120°W
(4)此时,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双项)(2分)
A.北京的日出时间比上海早?
B.东京的黑夜时间长比悉尼短
C.黄赤交角略微增大?
D.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E.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向北递减
F.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参考答案:
(1)23°26′S、90°E(1分)北极圈以北地区(或66°34′N—90°N)(1分);
(2)12? 14(2分);
(3)B(1分);
(4)DF(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示经度的变化,东经度向东增大,所以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图中极点为南极点,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90°E位于昼半球的中央,为直射点所在的经度。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2)90°E为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为东六区的中央经线,其地方时为东六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为14:00。
(3)根据图示:图中昏线和赤道的交点为180°,则晨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为0°。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4)本题考查季节的判读。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选项中北京的日出时间比上海早,北半球夏季;东京的黑夜时间长比悉尼短,北半球夏季;黄赤交角一定时期内固定不变,C选项叙述错误;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正确;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错误;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正确。所以本题选择DF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世界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