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水的运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箭头的方向可判断①表示海水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大气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故选D。
小题2:人们对海洋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等环节影响不大,但对地表径流,可以通过兴修水利工程,施加影响。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甲时期→丁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回答1—2题。(甲时期→丁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1、丁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甲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及出现频率减少
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2、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中游地区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 ②上游地区水库的建设导致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 ③中游地区过度砍伐、开垦土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 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小题2】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
A.加剧了干燥状况
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状况
D.增加了湿、热程度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可知图中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其西部洋流所在的大洋为印度洋。
【小题2】图中洋流为西澳大利亚寒流,故其影响为降温减湿,故A对。
考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A、B两河流流量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分别叙述A、B两河的径流季节变化特点。(4分)
(2)A河在我国____地区最常见,河水靠______和_______补给;B河在我国_______地区最为常见,河水主要靠_____________补给。(5分)
(3)A河径流季节变化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河径流季节变化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参考答案:
(1)A河流:有两次汛期,一次是4、5月的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冬季出现断流;(2分)
B河流:有一次汛期(7、8月),流量小,冬春季断流期长?(2分)
(2)东北?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西北内陆?高山冰雪融水(5分)?
(3)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有大量积雪,第二年春暖以后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形成春汛;7、8月份降水量丰富,河水上涨,形成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结冰封冻,导致断流(3分)
西北地区,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形成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而断流(3分)
本题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注意图中的纵坐标的刻度0,不难看出两条河流都有断流的现象。只不过A河流的断流时间是在冬季,B河的断流时间较长,集中在冬春季节;A河流有明显的春(4、5月)、夏(8、9月)两次汛期,B河流只有一次汛期(7、8月)。在我国能出现春夏双汛期的河流多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原因是冬季气温过低,积雪难以融化,到了第二年的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春汛。7、8月我国的锋面雨带推移到东北 、华北一带,形成夏汛。根据图中B河流的纵坐标上的刻度,不难看出其河川径流量小,冬春季节的断流,夏汛的形成是因为夏季的气温高,高山的冰雪融化给河流提供了一定的补给,故B河流是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的河流
点评:本题以两条河流的流量曲线图为载体,考查河川径流的补给方式及其季节变化的特点。关键是注意两幅图上的纵坐标上的刻度判断出河川径流的大小关系,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是与其补给方式有关,试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大气的热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