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该企业在D国设厂的主要原因是该国技术力量雄厚 B.该企业在A国始终保持对该产品的出口 C.该企业给予B、D两国工人相同的工资 D.该企业的产品在C国经历了“进口—出口—进口”的过程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下列叙述与其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耕地面积的占用? B.农业结构的调整 C.劳动力价格上涨? D.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 2.下列地区,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参考答案:1、D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8),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简述甲河流量季节变化的特点,并分析成因。(6分) (2)说明乙处沙漠形成的原因。(6分) (3)简析图中丙区生产棉花的优势自然条件。(8分)
参考答案: (1)特点:流量季节变化大(2分)。?原因:夏季西南季风带来一定降水(2分);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少(2分)。 (2)位于印度半岛的西北部,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小,降水少(2分);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燥少雨(2分);人类开发历史悠久,植被破坏严重,地面缺乏植物保护(2分)。 (3)地面起伏平缓(2分);土地肥沃(2分);晴天多,光照强(2分);纬度低,热量充足(2分);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2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南亚的巴基斯坦区域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区域定位、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塔尔沙漠的形成及在这个区域内发展棉花种植业的区位条件分析能力。此题可以通过图上的经纬度位置可以确定图示区域为南亚的巴基斯坦的东北部。第(1)题 印度河的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其补给方式有较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同时夏季的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河川径流量较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少,河川径流量小。故其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第(2)题 图示区域的塔尔沙漠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一定的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地处印度半岛的西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小,降水少;同时还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干燥少雨有关。人为因素主要因为这时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开发历史悠久,植被破坏严重, 地面缺乏植被的保护也有关系。第(3)题 丙区域发展棉花生产可以借助其晴天多,光照强、纬度低,热量充足、靠近印度河,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等优势条件。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区域定位,随后抓住区域独特的地理特征分析印度河的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特点、塔尔沙漠的形成及印度河流域棉花种植的区位优势。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珠江三角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4一13 (1)近两年,该区域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 B.沿海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许多民工在当地便可以就业 C.由于该地区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 D.该地企业应在提升工资的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E.该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城市密集区,其国土整治的重点是(多选) A.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B.建立城市绿地系统,构建城市绿化隔离带 C.大量移种山区古树绿化城市 D.鼓励兴建“花园式”工厂 E.改善交通体系,减缓交通拥挤状况
参考答案:(1)BCDE (2)耕地减少,土地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能源紧张,劳动力工资成本提高。 (3)ABE
本题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紧张,劳动力成本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外转移。生活成本高,外来务工人员薪酬不理想,导致民工缺乏。由于发展不够科学,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能源缺乏,珠江三角洲出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花园式”工厂占地面积大,且不符合产业调整规律,移古树绿化城市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远高于西部。据此回答21—22题。 小题1: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A.年降水量 B.海拔高度 C.荒漠化程度 D.人口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