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题1:图示Y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较低,而老年人口比重大,判断为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其特征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小题2: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
小题3:结合前述分析,Y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故判断为发达国家。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简称“单独两孩”)。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当前中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A.高-高-低
B.低-低-高
C.高-低-高
D.低-低-低
小题2:出台“单独两孩”政策的目的是
①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③减轻国家负担
④放弃计划生育政策?⑤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性”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转变。D项正确。
小题2:“单独两孩”政策的目的不是放弃计划生育政策;通过该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老年人口比例尚未达到较高水平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人口学家一般将人口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在50%以下的时期称为“人口红利期”。下图是我国人口抚养比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人口红利期大 约持续
[? ]
A、5年
B、15年
C、35年
D、65年
2、以下措施不利于我国实现人口红利的是
[? ]
A、采取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建立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
D、限制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
参考答案:
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芬兰1785~1976年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示意图,图中A是1785-1790年数据,B是1825~1830年数据,C是1910~1915年数据,D是1970~1976年数据,请回答题。
小题1:根据A、B、C、D各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特征判断应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是(?)
A.A? B.B? C.C? D.D
小题2:影响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转变根本的因素是( )
A.社会福利
B.国家政策
C.生产力水平
D.自然环境
小题3:示意图中人口死亡率下降后,出生率也在不断下降的原因(? )
A.自然环境的影响
B.社会经济的影响
C.国家政策的影响
D.交通的影响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即为“低低低”模式,直接根据图示的出生率、死亡率,结合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计算,并比较即可分析。
小题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化的根本原因。
小题3:伴随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芬兰妇女地位得到提高,传统的生育观念得到较大改变,加之社会福利提高,避孕节育措施的日益普及,使得生育率大大下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根据人口“三率”特征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并掌握影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0年11月,中国开始了2000年以来的首次人口普查,这也是建国以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现在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我国:
A.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B.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C.国内自发性人口迁移过大
D.国际间人口迁移过快
小题2: 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弄清:
①人口数量②人口构成?③人口合理容量?④城市化水平?⑤消费水平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的人口分布以前也是不平衡,东南多,西北少,A错。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明显下降,增长速度已经减缓,普查难度大与此关系不大,B错。由于国内地区之间人口流动性强,自发性人口迁移过大,故可能造成人口普查的漏出、复查等现象,增加了普查难度,C对。国际间人口迁移手续复杂,不象国内这样随意,迁移不会太快,D错。
小题2: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弄清人口真实数量,①对。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②对。仅是人口普查,不能弄清人口合理容量是多少,③错。通过普查城市人口、农业人口的多少,可以了解城市化水平,④对。人口普查不能了解消费水平,⑤错。所以D对。A、B、C错。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水的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