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A.20°W向东至160°E之间 B.0°向东至180°之间 C.160°W向东至20°E之间 D.0°向东至160°E之间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若AB为昏线,则AC为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00。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若DF为晨线,则DE为昏线,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月22日12时,则22日的范围是0°向东到180°。东半球的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所以东半球22日的范围是0°向东到160°E。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和A点向对于地心对称的点纬度数和A点相同,经度数A点互补。所以B、C两点符合条件。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据此回答题。
小题1: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小题2: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
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小题3:据报道,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天文台,该地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A.极昼时间长
B.极夜时间长
C.空气稀薄、干燥
D.海拔高,离太阳近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风是日冕层的太阳活动。当太阳黑子增多增大时,太阳活动频繁。
小题2:适合生命存在必须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就是要有液态的水和适宜的温度。
小题3: 南极地区地处极地高气压带内,降水少、干燥,有“白色沙漠”之称,另外,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海拔高,空气稀薄,便于观测天文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关于黑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黑子是太阳表面的高温区域
B.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
C.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唯一显示
D.黑子的活动周期为22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温度较低的区域,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年。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知道太阳黑子的成因。太阳活动的类型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标志。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通常,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黑子所在区域上方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多的区域。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活动类型
位置
概念
成因
关系
周期
?
黑子
?
光球
光球层上出现的黑色斑点
一般认为它是光球层上的漩涡。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黑子所在区域上方也是耀斑出现频率
11年
?
耀斑
?
色球
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它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
最多的区域
?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10分)
(1)图示时间为 月 日前后,北半球节气为 ,地球公转速度较 。
(2)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___ 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______
(3)此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为 _______________ 。
(4)此时A点昼长为 ____ 小时,B点昼长为 ______小时。
(5)由此图所示时间向后,北半球昼长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 6月22日,夏至 慢 ⑵ 66 34, 46 52
⑶ 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⑷ 12,24 ⑸ 变短,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断。(1)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此日为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此时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故公转速度较慢。(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A、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即可。(3)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为:自直射点(即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4)图示A点位于赤道上,故昼长为12小时;而B点位于北极圈上,此时出现极昼,故昼长为24小时。(5)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此时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夜变长。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在西昌航天基地成功发射。11月8日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公布“嫦娥二号”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标志着嫦娥二号工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嫦娥二号”从发射到传回虹湾区影像图的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西昌的白昼越来越长
B.地球越来越接近远日点
C.广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
D.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小题2】对“嫦娥二号”卫星传输的虹湾区信息进行处理并绘制成易识别的图像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Internet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此期间在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且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越来越短,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地球接近远日点是在7月初,所以A、B、C错误,D正确。
【小题2】对信息进行处理并绘制成易识别的图像,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IS)。
考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点评:本题组考查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在已知材料中找出“嫦娥二号”在该期间对应的时间段,分析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一定趋势,结合所学有关地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分析即可。学生要充分掌握3S技术的概念,带入到问题当中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球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