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二)
A.20°N B.30°N C.40°N D.50°N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太阳直射同一纬度时地球上某点的日出时间相同,4月15日日出时间与8月30日的相同,从图中可知,8月30日四城市的日出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所以4月15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④城市。选项D正确。
小题2:由图可知一年内②城市6月22日日出最早(6时前后)、日落最晚(19时后),夏至日时昼长13小时略多一点,说明该城市在北半球,纬度较低。选项A正确。
小题3:6月22日①城市6:30日出、22:00日落,昼长约15.5小时;③城市5:00日出、19:00日落,昼长约14小时,可知①在③北面;9月23日时③先日出,可推知①在③西面,综合以上两点,①城市位于③城市的西北面。选项B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共11分)
(1)此图以为?中心,是?(节气)。(2分)
(2)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1分)
(3)A、D、E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________。D点此时的日影是?。(2分)
(4)E点的地方时为_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时。(2分)
(5)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A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__度。(2分)
(6)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 (? )(1分)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7)此日,北京的太阳能热水器要想达到最佳受热效果,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调整为__________。(1分)
参考答案:
(1)南极点 冬至(2分)
(2)23°26"S,90°W(1分
(3)D>A>E 西北方(2分)
(4)12? 3(2分)? (5)12 0(2分) (6)D (1分) (7)63°26′(1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确定该地位于南半球,中心为南极点;根据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确定该图表示的冬至日光照图,节气为冬至。
(2)根据冬至日,确定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根据图中的45°E经线,得到90°E的时间为0时,90°W的经线为12时,得到太阳直射在90°W经线上。
(3)根据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得到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E点与直射点纬度差异较A点大,正午太阳高度最低。D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时间是上午9点,太阳在它的东北方向,得到此时的日影朝西北方向。
(4)根据E点位于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得到E点的地方时为12时,根据乙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间为3点,得到乙点的日出时间为3时。
(5)根据A点位于赤道上,得到A点的昼长为12小时,根据A点位于晨线上,得到A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0°。
(6)根据90°E的地方时为0点,得到90°E以东到180°进入新一天,得到90°E向西到180°未进入新一天,得点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大于1/2。
(7)要使北京冬至日的太阳能热水器达到最佳受热效果,正午太阳光线应与集热板垂直,集热板倾斜的角度应与当日的正午太阳度互余,与北京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值相等,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其纬度差值为63°26′。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二?世界上最大大陆亚欧大陆面积5071万km2,北美大陆面积只有1797万km2;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18134万km2,大西洋面积9336万km2。

(1)在材料一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左图所示北京时间为点。材料一中右图所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处于冬半年,该地区晨昏线将纬线分割成昼弧(处于被照亮状态)和夜弧两段,因每条纬线上昼弧长度均短于夜弧,可判断出该地区昼夜长短情况是,又因该季节该地区纬度越高,可判断出该地区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情况是。左图所示情况则相反。(8分)
(2)根据材料三,描述我国100°E以东0℃等温线大致走向,并分析最主要影响因素。(8分)
(3)(10分)
①根据材料四,描述冬季风、夏季风对北美落基山脉以东地区和我国在影响范围上的相同特征,并根据第(4)小题的规律及风的相关原理对其原因进行推理分析。
②观察材料三,可以发现,相对于北美1月0℃等温线而言,我国1月0℃等温线分布的纬度位置。请根据材料二,并运用风的相关原理对其原因进行推理分析。
参考答案:(26分)
(1)17(2分) 昼短夜长(2分) 昼弧占所在纬线比例越小(或夜弧占所在纬线比例越大)(2分)?纬度越高,昼越短(或夜越长)(2分)
(2)(约105°E为界,)西段(或南段)因地形因素(2分)呈东北—西南走向(2分),东段(或北段)因纬度因素(2分)呈东西走向(2分)
(3)(注:若考生对两道题均进行作答,则只对首先作答的题目进行评判)
①冬季风影响范围大于夏季风影响范围(2分)?原因:冬季南北温差大于夏季(2分),导致南北(或海陆间)气压差大于夏季(2分),导致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于夏季(2分),导致冬季风力大于夏季(2分)(或夏季南北温差小于冬季<2分>,导致夏季南北(或海陆间)气压差小于冬季<2分>,导致夏季水平气压梯度(力)小于冬季<2分>,导致夏季风力小于冬季<2分>)
(4)②更低(2分)?原因:亚欧大陆与太平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更大(2分),导致冬季亚欧大陆与太平洋间气压差更大(2分),导致冬季亚欧大陆与太平洋间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2分),导致亚洲东部冬季风势力更强,即亚洲东部冬季风在中低纬度地区降温作用更显著(2分)
本题解析:
(1)右图所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处于冬半年,可判断出该地区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又因该季节该地区纬度越高,昼弧占所在纬线比例越小,白昼越短,可判断出该地区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情况是纬度越高,昼越短。
(2)据图可知:在105°E的0℃等温线西段(或南段)呈东北—西南走向(2分),东段(或北段)呈东西走向,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是纬度、地形、洋流等,所以西段(或南段)因地形因素呈东北—西南走向,东段(或北段)因纬度因素呈东西走向。
(3)①题:我国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是:冬季南北温差很大,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所以冬季南北气压差异比夏季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冬季风更强。而北美落基山以东为中部平原地带,地势低平坦荡,南北畅通,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可长驱南下,直达墨西哥湾沿岸,夏季来自南方的暖气团可长驱北方,所以冬季南北温差比夏季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冬季风更强,影响范围更大。
(4)②观察材料三可知,相对于北美1月0℃等温线而言,我国1月0℃等温线分布的纬度位置更低,主要是由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海陆热力差异更大,冬季风势力更强,降温作用更明显。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如果图中C点的经度为1200E,那么图示时刻为北京时间6月22日 时。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纬度为?,经度为 。
(2)图中C点的夜长为?小时,B点的夜长为 小时。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填“晨线”或“昏线”)。
(3)描述这一天北半球昼夜长短及分布规律:(2分)
参考答案:
(1)4时 23.50N 1200W
(2)8 12 晨
(3)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以内为极昼。
本题解析:第(1)题图中所示的两条相邻经线的经度差是300,C点的经度为1200E,那么1500E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经计算1200E的地方时应为4时;因此日是6月22日,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50N,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的经度为直射点的经度,经计算是1200W。第(2)题因C点的地方时是4时,又因C点位于晨线上,所以4时也是C点的日出时间,那么经计算C点的夜长为8小时;B点位于赤道上,所以夜长始终是12小时;因随地球的自转,经过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时,是从夜晚进入白天,所以应为晨线。第(3)题因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这一天,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达最长,夜达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以内为极昼。
点评:本题考查光照图中地方时的计算、直射点的经纬度的判断、昼夜长短的计算及分布规律,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光照图中地方时为6时、12时的经线及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会描述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该图“西半球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用斜线表示)。?
(2)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是?,6个月后白天最长的是_____。
(3)此时的节气是?
参考答案:(1)画图略
(2)AB,C,C ?(3)夏至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与晨昏线的分布。(1)晨昏线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2)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故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6月后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越往北昼越短,越往南昼越长;(3)图示太阳直射与北回归线,判断为夏至日。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大气的热状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