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环境与环境问题》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A.森林覆盖率高 B.经济发达 C.降水充沛 D.纬度位置和地形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直接根据表格信息,甲类环境问题山西省最严重,而新疆较少,故判断为水土流失。
小题2:乙类环境问题主要分布于山西和新疆,而广东和四川省基本没有,故判断为寒潮,广东省受寒潮影响小,主要是由于其纬度位置较低,且北部有南岭阻挡。
小题3:结合上题分析,丁类环境问题在广东和四川省最严重,而在新疆和山西较少,故判断为酸雨问题,主要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酸性气体而形成,故广东主要应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形成条件,并能结合我国各个省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比较分析即可。注意比较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 39.(60分)2009年l2月7日,l92个国家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围绕着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资金和技术援助等问题,经过10天的艰难谈判,多国政府最终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唤起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
注,先有马尔代夫召开水下内阁会议,后是尼泊尔政府将会场搬上喜马拉雅山。欧洲国家5
日也拿出自己的独特方式。启动零排放“气候快车”,搭载会议代表、联合国官员、环保人士
和记者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出发,途中停靠德国科隆和汉堡,前往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
候变化大会,如图7所示。
(1)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前夕,“马尔代夫(印度洋群岛国家)在水下召开内阁会议、
尼泊尔(内陆山国)在喜马拉雅山召开政府会议、欧洲国家启动零排放‘气候快车”’。从地
理角度看,这些行为表达的意思是什么?(10分)
(2)“气候快车”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 ,欧洲国家采用这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10分)
参考答案:
(1)(10分)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4分);加剧高山冰川融化(2分)。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2分),要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人们需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2分)。
(2)(10分)铁路运输(2分)?铁路运输较公路运输、航空运输能耗少(2分);较水路运输连续性好(2分),受自然条件影响小(2分);其主要动力是属于清洁能源的电力(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我国某山区不同年代植被状况图,20世纪50年代一支考察队从S点出发考察该山区的自然资源,最终到达最高峰,考察日志中记录道:“河谷地带都发育有河流,山区植被茂密”.回答问题.
小题1:20世纪70年代,来自M取水口的供水总量减少且供水不稳定,分析正确的有
A.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B.当地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C.过度开垦导致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
D.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大
小题2:根据图中信息,该区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有
A.修筑梯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B.扩大水域面积,发展水产养殖
C.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
D.在山区退耕还林、退耕还湖
参考答案:
小题1:AC
小题2:CD
本题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知,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景观图的变化是天然林减少,农作物增加,所以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过度开垦导致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使供水总量减少且供水不稳定。
小题2:针对上题出现的问题可知,一方面要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一方面是退耕还林、退耕还湖。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城市与地理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