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A.领悟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B.达到了以情观景的境界 C.登山渉水,求质求真 D.充分了解了自然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望夫石是一种自然景观,只有在特定的位置才能看到其特定的形象,故选B。
小题2:诗句“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表现出了诗人通过以情观景的境界,尤其是后两句话,最能体现,故选B。
小题3:望夫石的形成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故选D。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够理解诗句的意境和感情表达。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反映了大自然的:
①色彩美
②动态美
③声音美
④形象美
⑤人工美
[? ]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9月25日(农历八月十八),号称"天下第一潮"的钱塘江大潮如期而至。因受天文、水位、淤泥以及风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此次潮水非常壮观,大约60万游客拥挤在钱塘江两侧观看涌潮胜景、大潮日将近,海宁盐官、杭州萧山纷纷举行观潮节,迎接各地游客。早在一个月前,观潮楼座位已被预订一空,观潮棚的空位也所剁无几,三星级以上宾馆入住率基本上达100%、由于观潮人数众多,旅游局提醒游客分散观潮,注意人身安全;为加强游客疏散工作,保证游客出行需求,交通管理部门还专门增加了公交车班次,缩短发车时间。
材料二:位于钱塘江口的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往西江面骤缩,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形成陡立的水墙,蔚为壮观。
材料三:杭州湾示意图
(1)钱江潮又称海宁潮,以"一线横江"被誉为"天下奇观"。观赏钱江潮首先必需_______A、选择观赏位置B、把握观赏时机C、抓住景观特点D、融人真情实感
(2)图中城镇中____观赏钱江潮的位置最佳。观潮日可能会给景区带来____________等环境问题;观潮日结束后,当地可能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问题。
(3)钱塘江潮潮头一般为1到2米,最高可达3米。在涌潮推进时,受"丁字坝"、凹岸的阻挡,将翻起高达10多米的巨浪。由下游向上游推进的速度约每小时20公里,浩浩荡荡,势如破竹。最快时可以达到10米/秒,相当于一个人需要百米跑世界纪录的速度才能逃过潮水的追击。因此,钱塘江潮水卷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假如你是一名安全防护人员,需要对游客作哪些方面的宣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盐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游客稀少、住房空置、旅游收入减少(任答两点)
(3)①要在规定的区域观潮;②如遇危险,要迅速向垂直于潮水前进方向的地势较高处撤离;③万一落水或被潮水击打,要尽量抓住身边的固定物,防止被潮水卷走;④在有人出现险情时,要迅速采取救援措施,并立即拨打110报警。(任答三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10分)【旅游地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提出的问题材料一:“十一五”是江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升,产业综合效应日益显现,产业发展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长幅度,“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旅游品牌在全国叫得更加响壳。下图为江西主要旅游景点分布示意图。
?
材料二: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平地拔起,气势雄伟,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为我国四大避暑胜地。
(1)试从资源价值和客源市场两方面评价江西省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6分)
(2)试从地形和气候方面分析庐山成为我国夏季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江西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2分),如庐山、三清山、井冈山、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2分),江西省紧邻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客源市场广,客源市场距离短(2分)
(2)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天气炎热,庐山因海拔较高,气温较低(2分);加之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多云多雨多雾,气候湿润,使得气候变得更加凉爽(2分);成为我国夏季避暑胜地。
本题解析:
(1)从资源价值分析,要注意旅游资源价值包括:美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等多个方面。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客源地、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是两个最基本的指标。客源地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2)从地形上分析,主要是因为庐山海拔高,且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上,多降雨,而气温低;从气候上分析,主要考虑夏季我国普遍高温,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天气炎热干燥。故其成为我国夏季避暑胜地。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旅游地理
“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铁路,由法国政府在1910年修建,全长854千米,因轨距为一米,被称为“米轨铁路”,沿途保留了中国最早的邮电局、海关等众多旧址。目前, “滇越铁路”旅游资源的开发已提上议事日程。下图为滇越铁路示意图。
(1)简述 “滇越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的优势。(6分)
(2)分析“滇越铁路”沿线旅游开发的不利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优势:①旅游资源种类多。多样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丰富的物产;②旅游资源数量多,集群程度高。
③游览价值高。悠久的历史,涉及中国、越南、法国三国文化背景;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民俗风情的有机结合。(6分,每小点如果没有展开只给一半分)
(2)不利:地质构造复杂,易发生地质灾害;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通达度不高;离经济发达地区远;地区接待能力有限。(4分,任答2点即可)
本题解析:
(1)“滇越铁路”主体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沿线经过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旅游资源种类多,有多样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丰富的物产。沿途保留了中国最早的邮电局、海关等众多旧址,旅游资源数量多,而且这些旅游资源集群程度高,游览价值高。“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铁路,由法国政府在1910年修建,历史悠久,涉及中国、越南、法国三国文化背景,并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民俗风情的有机结合。
(2)“滇越铁路” 主体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显著,多地下暗河,地质构造复杂,旅游安全度低。沿线经过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且起伏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滇越铁路”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且交通通达度不高。“滇越铁路”沿线离经济发达地区远,市场距离远,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地区接待能力有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人口增长与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