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5分)该图为北太平洋周边区域图,图中AB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晨昏线AB是晨线还是昏线?此时北京时间为几点钟?地球上今天的经度范围约占全球的几分之几?(3分)
(2)图示时间内,R海域的大洋环流流向是呈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2分)
(3)P、Q两地纬度相当,但两地降水差异很大,试比较P、Q两地哪个降水多?并说明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分)
(4)图中旧金山的一月气温高于诺福克,但七月气温却低于诺福克,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15分)
(1)昏线?14点?3/4(3分)
(2)(2)顺时针方向?太阳直射点位置是(20°N,90°E)。(2分)
(3)(3)Q地降水多?Q地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终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雨季长;位于高大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降水多。而P地夏季虽有东南季风带来降水,但冬季盛行干冷的西北季风,且沿岸有寒流经过,故降水少,雨季短。(6分)
(4)?(4)冬季:旧金山虽然受寒流影响,但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北部冷空气的侵入,故气温偏高;诺福克虽然受暖流影响,但冬季受北部冷空气影响明显,故气温较低。夏季:诺福克不仅受暖流影响,且受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明显;而旧金山受寒流影响明显。故旧金山七月气温低于诺福克。(4分)
	本题解析:该题知识跨度大,主要考查地理事物的时间分布及变化规律。第(1)题,因为图中等温线数值为10?C,可判断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因此晨昏线AB应为昏线;进而可推知B点时间为18时,计算出北京时间为14时。地球上今天的范围,为0时经线到180度经线之间的范围。有北京时间为14时也可推断出0时经线对应的经度为西经90度,故地球上今天的范围为:西经90度—0度—180度,跨全球的3/4。
第(2)题,R海域为北印度洋,其洋流系统在夏季呈顺时针方向运动。根据图形信息可计算出太阳直射(20°N,90°E)。
第(3)题,P、Q两地纬度相当,但是两地地形存在差异,附近有不同性质的洋流经过,因此两地降水差异较大。
第(4)题,旧金山和诺福克一月、七月气温的差异,也应从地形、洋流等方面进行分析。
点评:掌握地理事物的时间分布及变化规律是学好地理的必要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图15和图16,完成下列问题。(6分)
(1)判断图中所表示的B的节气是??,C节气是?。
(2)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到左图中?点(填字母)附近时,公转速度相对较快。
(3)右图中,太阳直射点从_______点到_______点(填字母),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遭受台风灾害最大的季节。
(4)在右图中,当太阳直射点由C→D的移动过程中,淮安区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参考答案:(1)夏至日?秋分日?(2)D?(3)B? C
(4)由昼夜等长到昼渐短、夜渐长到昼最短夜最长
	本题解析:(1)根据公转轨道图示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B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夏至日;D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表示冬至日,故A表示春分日,C表示秋分日。(2)地球公转速度最近日点最快,为1月初,接近冬至日。(3)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故判断为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间。(4)图示C为秋分日,D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长逐渐变短,夜变长。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二分二至节气,并利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昼夜长短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有关地球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除南北极点外,其余各地自转角速度相等
B.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即24小时
C.公转的速度为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D.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概况。地球自转速度为:(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0/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所以A正确;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3时56分4秒,为一个恒星日;地球公转速度是: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A 24小时? B 23时56分4秒? C 1个太阳日? D 1个恒星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周期和速度。地球自转360°,时间为23时56分4秒,称为恒星日,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称为太阳日;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小时,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图1,回答问题。

小题1:A、B、C三点都位于300N,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B.昼夜长短相同
C.自转线速度相同? D.地方时相同
小题2:E、F、G、C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
A.E.? B.F.?C.G.? D.C.
小题3:A、B、C、D四个地区,一年中太阳辐射及日照时数最少的是(? )
A. A? B.B?C. C ? D.D
小题4:12月1日,E、F、G、C四点中,昼长最长的是
A.E. ? B.F.?C.G. ? D.C.
小题5:如果E的纬度为220N,那么一年中E点正午太阳高度达890的次数为(?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A
小题5: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相关内容的综合分析。
小题1:经度相同的地方,才地方时相同。故A、B、C在同一纬线的三地,故可能地方时相同。
小题2: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 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小题3:图示B位于四川盆地,为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贫乏的地区。
小题4:12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越往南昼长越长,故E地昼长最长。
小题2: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E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9°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3°N或21°N,故一年中有四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