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28分)
材料一、河套平原及附近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国家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图左为我国某区域地图,图右为包头市1987~2002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读图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河套地区年降水量自东向西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该地区气候类型具有较明显的__________性特征,植被类型以_______________为主。(8分)
(2)图中黄河在包头段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黄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图中地区在110°经线上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河套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几十年来,黄河沿岸大量开渠引水,引黄灌溉耕地,这样做容易引起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4分)
(4)包头附近稀土储量非常丰富,影响此地稀土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_;包头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4分)
(5)黄河磴口到包头段水质遭到严重破坏。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措施?(6分)
参考答案:
(1)减少?海陆位置?大陆性?温带草原(8分)
(2)西北向东南((大致西向东)?海陆间?南北高中间低(6分)
(3)水源?土地盐碱化?(4分)
(4)原料?水域?(4分)
(5)原因:工业排放;农业污染;城市生活用水;径流量越来越小,污染稀释能力弱。(任答一点得2分,得4分)
措施:生态农业,农业结构调整;沿岸工业整顿和搬迁,达标排放;控制生活废水量;污水处理厂;加强管理和水质监测。(任答一点得2分,)
本题解析:
(1)读材料一图,根据图例可以看到,河套地区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因为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是夏季风,由于海陆位置差异,西部距海远,到达的水汽少,所以降水少。因为距海洋远,气候类型具有明显的大陆性特征。该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
(2)读材料二图左,可以判断黄河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黄河水最终注入海洋,参与海陆间大循环。?图中所示区域,南北两侧是高原,中间是黄河谷地,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3)河套平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是农牧过渡地带,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源。这里蒸发较多,大量引黄河水灌溉,容易引起土地盐碱化。
(4)读材料二图左,可以看到包头北面临近白云鄂博稀土矿产地,所以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读图右,右侧轴表示变化幅度,读图可以看到,图中水域变化幅度减少的最多,所以水域是变化速度最大的。
(5)读图,黄河磴口到包头段,人口较多,工业、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导致径流量减小。沿途工业排放污水,农业生产的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径流量越来越小,污染稀释能力弱。导致水质破坏。
要提高水质,治理水污染,在农业方面应发展生态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在工业方面,应对沿岸工业整顿和搬迁,做到污水达标排放。建设污水处理厂,加强管理和水质监测。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①荒漠化 ②水土流失 ③土壤盐碱化 ④空气污染2.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善了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②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③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④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E.①②
F.②③
G.①③
H.③④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箭头的位置和所学知识,判断①为西气东输(源地在西北)、②为南水北调(源地在长江流域)、③为西电东送(源地主要的西南)。我国的环境问题出现多样性,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环境问题。在西北,主要为荒漠化,其次为盐碱化;在西南、黄土高原、江南丘陵,主要为水土流失;在东北,主要为森林破坏;在华北,主要为盐碱化、水资源短缺等。故选A。
2.此题可参考西气东输的影响——改善能源紧缺局面和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共同促进经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的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开发中由于技术不当,破坏植被,排除③;调配的前提是资源分布不均,排除④
考点:本题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图2--26“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路线剖面”,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③所在的大运河河段南下运输的主要货物是2.此工程完成后,如不合理利用,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稻谷
B.铁矿石
C.石油
D.煤炭
E.土壤次生盐碱化
F.海水入侵
G.水旱灾害加剧
H.水土流失加重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本题结合京杭大运河考查南水北调工程。
1.京杭运河北运粮食、南运煤炭。
2.南水北调若水资源不合理使用,会使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韩国交通简图(图a)(图b为图a中小方框所示区域的放大图)

材料二?泡菜是韩国的特色菜,其主要佐料之一是大蒜。大蒜喜冷凉气候,在首尔郊区为秋播作物,喜湿、喜肥、不耐旱、忌渍水,在发芽阶段忌阳光曝晒。
(1)图b中有一段铁路未画出。该段铁路应为图c①②③三条线路中的哪条?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2)首尔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大蒜的不利影响,播种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了一层禾草,使大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说明禾草对大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② (1分)
理由:②线路沿河谷延伸(1分),地形平坦(1分),降低施工难度;
②线路距离短(1分),节省减少成本。
(2)增铺禾草层可遮阳,避免大蒜发芽时遭受爆晒(2分);
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2分);
禾草腐烂后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2分)
本题解析:第(1)题关键是注意图b和图c中的的河流的存在,铁路线的选址要求地势平坦,线路短,以降低施工的难度与节省建设成本,故应该选择路②
第(2)题根据材料中提及到的大蒜生长特点在出芽时期怕阳光的暴晒,在大蒜播种后的原有土地上盖上一层禾草可以起到遮阳,避免大蒜发芽时遭受爆晒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与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的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涉及到交通线路的选址及农业生产活动中对不利自然因素的改造,试题属于中档性的基础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图完成1—2 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