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30分)读下左图和下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按照地形类型划分①是________。(6分)
(2)③海区7月经常出现浓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请简析④地的气候特征。(8分)
(4)图中A海峡是______,请分析该海峡北侧海区盐度高的原因。 (12分)
参考答案:
(1)山地高原为主(2分);西北高东南低(2分);(相对高差大;海岸线平直) ①丘陵(2分)
(2)7月有寒流流经(2分),近海面气温低,水汽遇冷凝结成雾(2分)
(3)终年炎热,年温差小(2分) 年降水量较多(2分) 季节变化明显(2分) 双峰型(11月到12月、2月到5月降水较多)(2分)
(4)曼德(2分) 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2分)蒸发旺盛(2分),蒸发大于降水(2分)沿岸沙漠广布,无淡水汇入(2分)海区相对封闭,与其他海区交换不畅(2分)
本题解析:
(1)地形地势特征描述一般包括总体地势特征、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等方面,从等高线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海拔较高,以山地、高原为主;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基本地形类型有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五种类型,图中①地等高线数值小于500米,较为密集,为丘陵地形。
(2)7月,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图中海域风从(索马里)半岛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在其影响下形成上升流,底部冷海水上泛,使表层水温降低,形成(索马里)寒流,此时地面温度较高,蒸发旺盛,水汽遇冷凝结成雾。
(3)气候特征的描述包括气温和降水两方面,从④地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较多,且季节变化明显。
(4)从图中位置可知A海峡为曼德海峡,其北侧海区为红海,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包括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几个方面。该地区位于副热带,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形成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沿岸沙漠广布,无淡水汇入,加之海区封闭,与其他海区交换不畅,因此盐度高。
考点:地形特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特征描述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 共9分)
材料一 下图为非洲略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马赛人是东非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一年中的游牧路线的最南端在坦桑尼亚的多多马(6°10′23″S,35°44′31″E),最北端在肯尼亚的基塔莱(1°01′N,35°00′E)。下表和下图分别示意多多马和基塔莱的气候类型和降水资料。
| 气候类型
| 干季
| 湿季
|
多多马
| 热带草原气候
| 5~10月
| 11月~次年4月
|
基塔莱
| 11月~次年3月
| 4~10月
|

(1)说出非洲南部大陆东岸与西岸年均温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分)
(2)判断M地的气候类型并简要分析其成因。(3分)
(3)马赛人一年中游牧的位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其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东岸比西岸气温高。东岸受暖流影响,气温高;西岸受寒流影响,气温低。
(2)热带草原气候。地处热带,全年气温较高;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多,形成湿季;冬半年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少,形成干季。
(3)马赛人5~10月往北迁移,11月~次年4月往南迁移。原因: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经过的地区分别是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气候区干、湿季依次交替,干季时草原一片枯黄,湿季时草原一片葱绿;5~10月是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11月~次年4月是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马赛人总是迁徙到草原葱绿的地区。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和数值变化,可知东岸比西岸气温高。非洲南部大陆东岸与西岸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是沿岸洋流的性质不同,东岸受暖流影响(马达加斯加暖流),暖流有增温作用,所以气温高;西岸受寒流影响(本格拉寒流),寒流有降温主要,所以气温低。
(2)根据图中M地的气候资料分析,最低气温在150C以上,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分为干湿两季,应是热带草原气候。从位置分析,M地地处热带,全年气温较高,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多,形成湿季;冬半年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少,形成干季。
(3)马赛人一年中游牧位置的变化应该是随草原的草类枯荣变化而变化。从材料二可以看出,5~10月是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11月~次年4月是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马赛人总是迁徙到草原葱绿的地区。所以马赛人5~10月往北迁移,11月~次年4月往南迁移。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援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
? 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
? 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__地。
(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
? _______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
? 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带性差异。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乙;丙
(3)乙;温带荒漠;温带草原;经度或从沿海到内陆
(4)地形;海陆位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列四幅冷暖锋移动示意图,A、B在高伟地区C、D在低位地区纬度位置和下垫面大致相同,图示此时气温最低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位于冷锋后,受冷气团控制;B位于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C位于暖锋前,受冷气团控制,D位于暖锋后,受暖气团控制。A、C相比,A温度更低。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多瑙河下游平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布加勒斯特、伊兹梅尔、康斯坦察三城市多年平均气温曲线图和月降水分配柱状图(曲线表示气温)

(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3分)
(2)小李和小明两位同学在判断图中三个城市气候类型的过程中争论不休,下面是两位同学各自的观点:
小李:图中三个城市的气温年较差较小,且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小,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小明:图中三个城市分布在欧洲东部,年降水量较少,且甲、乙两城市的最冷月气温都低于O℃,因此,三城市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请判断哪位同学的观点比较科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释。(4分)
(3)多瑙河——黑海运河全长64公里,是连接北海和黑海的重要通道,试评价图示地区开凿运河的有利条件。(3分)
参考答案:
(1)地势北、南、西三侧高,中部和东部低;北部和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中部和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小。(3分)
(2)小明的说法比较科学(1分)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纬度40到60之间的大陆西岸,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该地区距大西洋较远,加之地形的阻挡,受西风影响减弱;由于受到黑海的调节,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相比亚欧大陆内部的温带大陆气候要小,但仍然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合理即可,3分)
(3)开凿里程短,投入较少;地形平坦,地势起伏小,施工难度低;开辟最近的出海口,改善交通条件等(3分)
本题解析:
(1)地形特征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特征两方面来描述。根据等高线数值和弯曲特征可判断地形北部和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部和东部以平原为主。再根据河流由高向低处流可判断地势北、南、西三侧高,中部和东部低。
(2)判断气候类型可依据气温和降水数值特征,也可依据气候类型的成因。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0℃以上,各月降水均匀,年降水量为700~1000mm。而图中三地冬季气温在0℃以下,且年降水量较少,不太符合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从成因来看,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三地位置靠近内陆,西侧和南侧 因山地地形阻挡受盛行西风影响较小,也不太符合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因此小明说的较合理。
(3)开凿运河的有利条件可从结合教材《山地对交通影响》来回答,一方面要考虑工程难度,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工程量的大小。因是评价题还要考虑工程带来的影响。
考点:本题以多瑙河下游平原为背景考查区域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及交通区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