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水的运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A.均位于我国季风区内 B.分布于我国三个阶梯上 C.一般情况图7类型的湖泊比较浅 D.对沿岸河流流量调节能力最强的是图9湖泊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兰州至河口镇;花园口至洛口;兰州至河口镇段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但农业灌溉用水量大;花园口以下河段沿岸人口多,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大;该段为"地上河",无支流汇入,河水下渗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全球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示地区水循环的能量源于 [? ] A、地球重力能 B、地球内能释放 C、太阳辐射能 D、风能 2、当图示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时,则下列哪一水循环环节的水量将增多 [? ] A、① B、② C、④ D、⑥ 3、南水北调输水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施加影响? [? ] A、③ B、④ C、⑤ D、⑥ 参考答案:1、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中图Ⅰ所示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图Ⅱ为图Ⅰ中河流甲、乙两处的年径流量曲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区域位于300附近的大陆西岸,图中给出的是最冷月等温线,可知左图所示季节为冬季,陆地气温应低于海洋气温,由“值低凸高”可知该图为南半球某区域,从甲河的年径流量曲线变化来分析,流量季节变化比较大,该区域应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左图地区有最冷月等温线,也就是此时为冬季,降水较多;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沿岸寒流经过。故选A。
【小题2】由右图知,甲处流量变化大,乙处流量变化小,说明乙处河流受到湖泊的调节,该河流从甲流向乙,即是由西北流向东南;流量季节变化大;为地中海气候,无凌汛现象;该季节降水较多,河流补给湖泊为主。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河流。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6分)和田河发源发源于昆仑山,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判断,和田河的主要补给形式,中下游流量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主要原因。(8分)
(2)分析中游地区瓜果种植的有利条件。(6分)
(3)读材料三,说明1990年——2010年上游山区林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6分)
(4)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和田河上、中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下游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高山冰雪融水(2分) 减少(2分) 和田河位于西北内陆,降水稀少,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2分)沿途河水下渗和取水导致流量越来越少(2分)。
(2)和田河中游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日照时间长,夏季光热充足;(2分)昼夜温差大利于瓜果的糖分积累;(2分)河流经过,提供灌溉水源;(2分)绿洲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瓜果生长(2分)。(任答三点给6分)
(3)减少(2分) 原因:毁林开荒;(2分)退林还湖,修建水库,水域面积增加;(2分)城乡工矿用地增加(2分)(任答三点给6分)
(4)河流流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2分)植被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土地荒漠化加剧(2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显示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气候,降水稀少,因此,降水不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材料二显示,河流年均径流量和0°C层的高度呈正相关的关系,随着气温降低,0°的高度下降,年净流量逐渐减少,因此说明,该和年净流量的变化主要和气温有关,其补给来源为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减少的原因除和降水少有关,还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2)本题考察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其中自然因素是影响大部分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位于和田河下游,灌溉水源充足;绿洲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瓜果生长。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上游林区面积减小,其原因主要和人类活动有关,如毁林开荒;退林还湖,修建水库,水域面积增加;城乡工矿用地增加等。
(4)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该河流域中上游地区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而草地、水域、尤其是林地面积减少,可能会导致河流流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植被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加剧。
考点:河流补给类型、农业区位条件、地理环境整体性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地理》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