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9-24 05:02: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国际奥委会全会当地时间2013年9月7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投票选出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日本东京(35.7 °N, 139.8°E, 海拔 5 m)最终击败西班牙马德里(40.5 °N,? 3.6 °W, 海拔 582 m)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41.0 °N, 29.1 °E, 海拔 33 m),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完成下题。 小题1:下表中气候与所反映的城市,对应正确的是(降水:mm;气温:℃)
?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①
| 气温
| 5.5
| 7.0
| 9.3
| 11.6
| 15.5
| 20.4
| 24.3
| 23.8
| 20.3
| 14.5
| 8.9
| 5.9
| 降水量
| 41.7
| 44.5
| 29.7
| 44.7
| 38.6
| 26.2
| 8.7
| 9.2
| 27.8
| 37.8
| 59.1
| 43.9
| ②
| 气温
| 5.2
| 5.6
| 8.5
| 14.1
| 18.6
| 21.7
| 25.2
| 27.1
| 23.2
| 17.6
| 12.6
| 7.9
| 降水量
| 48.6
| 60.2
| 114.5
| 130.3
| 128.0
| 164.9
| 161.5
| 155.1
| 208.5
| 163.1
| 92.5
| 39.6
| ③
| 气温
| 5.6
| 5.9
| 7.5
| 12.0
| 16.5
| 21.1
| 23.2
| 23.0
| 19.7
| 15.3
| 11.6
| 8.1
| 降水量
| 98.7
| 66.9
| 62.1
| 49.2
| 31.4
| 21.3
| 19.1
| 26.1
| 40.6
| 70.7
| 88.9
| 121.7
| ④
| 气温
| 24.5
| 23.4
| 21.3
| 17.6
| 14.4
| 11.2
| 11
| 12.3
| 14.4
| 17.2
| 20.3
| 23
| 降水量
| 119
| 118
| 134.1
| 97
| 73.6
| 62.6
| 66.3
| 69.8
| 73.3
| 119
| 108.6
| 105
| A.日本东京——①? B.土耳其伊斯坦布尔——② C.西班牙马德里——③? D.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④ 小题2:下列四幅图中,所示日期最接近投票公布日期的是

2、单选题 下面是某地夏至日(6月22日)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该地的经纬度是 A.80.5°N,O° B.66.5°S, 180° C.76°N,O° D.86°S,180°
| 小题2:在图中M至N时间段,太阳位于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3、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项地理要素(Y)随时间(X)的变化曲线,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右上图中X轴表示日期,Y轴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a=23°26′N,b=0°,则从c日期到d日期过程中( ) A.莫斯科昼长逐渐变短 B.极昼极夜范围将缩小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D.厦门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
小题2:若上图示意南半球某地某段时间内的太阳高度变化,a= 30°,b=20°,X轴表示北京时间,c=12时,d=18时,则该地的地理坐标为( )
A.70°S,30°E
B.80°S,30°E
C.70°S,150°W
D.80°S,150°W
小题3:若上图示意某地日落时间的年变化曲线,X轴表示日期,Y轴表示日落的北京时间,a=9时,b=6时,d为6月22日,则该地位于( )
A.东半球的低纬度地区
B.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C.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D.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
4、单选题 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下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
A.15°N,135°E
B.15°S,135°W
C.23°26′N,0°
D.23°26′S,180°
小题2: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点的日期相近的是( )
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
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5、单选题 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能形成物影、且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A.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B.赤道以北地区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赤道至北极圈之间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