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9-24 05:28: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2009年2月6日来自中国气象局的消息,由降水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导致的气象干旱已波及中国12个省份,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读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1951~1991年),回答1~3题。
 1.造成我国北方大面积干旱的自然原因有 ①降水偏少②沙尘暴增多③工农业用水增多④气温偏高⑤城市热岛效应 [? ] A.①②? B.③⑤ C.①④? D.②④ 2.下列有关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西北地区无旱灾现象 B.华北平原、华南沿海与西南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 C.干旱多发区都分布在平原地区 D.干旱发生频率高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密切 3.图中H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其自然原因除受夏季风不稳定影响外,还受 [? ] A.高原地形的影响? B.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C.植被的影响? D.准静止锋的影响
2、单选题 阅读材料,新华社3月25日报道?料峭的冬日刚刚过去,一场前所未有的沙尘暴即席卷了半个中国。3月16日沙尘暴首先在甘肃民勤等地出现,随即而生的扬沙天气迅速蔓延至甘肃全省。几乎在同时,从蒙古高原上卷起的弥漫黄沙随着强劲大风席卷南下,不到三天,就几乎淹没了中国。“半空中,黑黄上下,渐渐混合,结成一片深灰的沙雾,遮住阳光。太阳所在的地方,黄中透出红来,像凝固了的血块。”3月19日的北京,正如老舍先生《正红旗下》中的描写。“沙雾”并未就此停步。三天之内,它随西北风一路而南,经西北和华北跨越黄河,随后越过长江,向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福建等地进发,直达港台。回答问题: 小题1:导致扬尘、沙尘暴加剧的原因主要是?(? ) ①人们过度放牧,羊群破坏草原②采掘发菜,导致草场破坏,泥沙裸露③西西伯利亚冷高压势力逐年增强,风力逐年增大④世界气候变暖,蒸发量不断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小题2: 对扬尘、沙尘暴起影响作用的天气系统是? (? ) A.气旋 B.暖锋 C.冷锋 D.反气旋
|
小题3:以下哪一个不是形成沙尘暴所必须的条件(?)
A.强风
B.沙源
C.不稳定的天气
D.干旱
3、单选题 生物入侵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注意和重视。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达几百种之多,正给我国造成各种危害。据此回答 题。
17.黄浦江上游大量出现的一种外来飘浮植物是?(?)
A.菱角 ? B.金鱼藻 ? C.水绵 ? D.水葫芦
18.这种外来漂浮植物繁殖能力强,蔓延迅速,其主要危害是 ?(?)
①影响通航?②威胁堤坝安全?③产生有毒物质 ④危及生物多样性
A.①③? ?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综合题 ? 第16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广州举行。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季风进退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夏秋季节,能够给广东沿海地区带来降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从气象因素考虑
? 广州亚运会选在11月举行,期间天气以晴好为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年份,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相比,不易发生春旱的是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年份,当锋面雨带位于华北和东北地区时,控制长江流域的天气系统是
[? ]
A、

B、

C、

D、

在其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a.环流形势

b.降水分布(单位:mm)
(1)图a所示的高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我国北方地区通常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常出现的气象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
(2)图b所示,长江中下游最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灾害,经常引发___________________等灾害,反映了自然灾害的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3) 如果图a中的高压系统加强,中心移动至江淮一带,则江淮地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常会出现 _________________等气象灾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此时我国华北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通常是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