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意义的综合运用。根据我国两地的昼长均小于12小时,判断此时为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小题1:根据甲地昼长较乙地长,判断甲地位于乙地的南方(可画出东半年的晨线分布)。又由于越往北昼越短,即日出越晚。而此时甲乙两地同时日出,说明偏北地乙地位于东侧。则甲地位于乙地的西侧。
小题1:结合乙地昼长10小时,可计算乙地正午时刻(当地12时)为北京时间的13:00。则说明当地时间较北京时间晚1小时,经度偏西15°,为105°E。四地中105°E经线经过的只有四川盆地。
小题1: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冬季。A项,太阳直射点的方向不能确定。可能向北移。B项冬季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但公转速度如何变化不能确定,可能加快。C项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范围如何变化也不能确定,可能扩大。D项,北印度洋受南亚冬季东北风影响形成逆时针的季风洋流。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正确表示2012年元旦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依据图,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①时, 下列叙述可能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由快转慢
B.地球公转速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D.海南岛上高大椰子树树干的影子消失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判断,图中地球所在位置对应节气如下图所示,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2012年元旦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应在冬至日之后的④处。
小题2:依据图,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①时,地点应在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只有夏至日这天,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此日太阳直射点有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海南岛上高大椰子树树干的影子消失。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图中地球所在位置对应节气(或日期)进而判断①、②、③、④四点的大体时间。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赤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
A.0°
B.23°26′
C.66°34′
D.90°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赤道始终于地轴垂直。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太阳东升西落
B.日出时间的变化
C.四季更替
D.正午太阳位置的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使日月星辰都东升西落。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图表示不同纬度四地在北半球夏至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120?E
B.乙地所在纬度一年中会有极夜现象
C.丙地该日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D.丁地位于赤道
小题2:从丁点向南、再向北到丙点的连线是某经线圈的一部分,则乙点沿纬线到该连线的劣弧长度约为
A.13320Km
B.6660Km
C.3330Km
D.1665Km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
小题1:根据北京时间12点时,当地太阳高度最大,判断当地位于120°E。
小题2:根据图示各地的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判断:丁为北极圈;丙为赤道,且丙地当北京时间18时,当地太阳高度最大,判断丙地经度为30°E;而从丁点向南再向北到达丙点为同一经线圈,判断丁点的经度为150°W;乙地太阳高度最大为北京时间10时,计算乙地的经度为150°E,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3.5°,且昼长夜短,计算乙地的纬度为60°N。则沿纬线从150°E到150°W、30°E的纬线的劣弧跨经度60°;但注意该纬线为60°纬线,故长短为1/2*60*111KM。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太阳对地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