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卷《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八)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C.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首先要理解“逐月累计”的含义,如图中8月降水量为1-8月各月降水量之和,故图中某月降水越多,曲线的变化幅度越大;1、2月降水量均超100 mm;7、8月曲线变化小,降水量小;12月降水量达150 mm。所以该地区冬季降水最量大,是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
【小题2】由上题可知,该地区冬季降水量多,又位于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应该为地中海气候,其成因主要是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考点:该题考查水循环及气候类型的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天气现象最复杂多变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10-12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从2015年2月2日~5日,日本北海道地区遭遇暴风雪袭击,多地观测到有统计以来当地最大降雪量。读“东亚部分2015年2月4日气象资料”图。图中
A.北海道暴风雪主要由东侧反气旋所致
B.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丁处
C.乙处因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D.丙处此时以东南风为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根据图中气压值,北海道东侧是气旋,不 是反气旋,A错。图中甲处等压线比丁处密集,风力大于丁处,B对。乙处因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C错。风总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丙处此时以西北风为主,D错。
考点:等值线图,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风向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中A、B、C、D四地均位于同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的昼夜温差较陆地小;白天多云,则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故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晚上多云,则大气逆辐射强,故气温不会太低,故昼夜温差小,故海洋上的阴天,昼夜温差最小。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热力作用的基本原理,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回答题。1.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是2.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甲>乙>丁>丙
B.乙>甲>丁>丙
C.甲>乙>丙>丁
D.乙>甲>丙>丁
E.甲→乙→丁→丙→甲
F.丁→丙→甲→乙→丁
G.乙→甲,丙→丁
H.乙→甲→丙→丁→乙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乙处等压面上凸,为高压,温度低,甲处等压面下凹,为低压,温度高,如此判断四地气压值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丁>丙。
2.由于地表受热不均,热的地方盛行上升气流,冷的地方盛行下沉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大气总是有高压流向低压,故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乙→甲→丙→丁→乙。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气温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另外,学生还要掌握等压面的判读技巧。
【方法技巧】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1)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判断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进而确定近地面的冷热状况: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凸向低处的为低压(如A、E、F为高压,B、C、D为低压);在近地面,气压高处气温低(如A地),气压低处气温高(如B、C地)。
(2)结合气压的垂直分布规律判断不同地点的气压高低。
(3)确定空气流向,要注意高空与近地面风向与受力的差异。
(4)气压高、低是针对相同海拔高度不同位置相对而言的,因此在热力环流系统中“高气压”数值不一定大于“低气压”,气流并不总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