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卷《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A.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 B.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C.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 D.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
小题1:图示乙主要以山西和陕西的煤炭为基础,以火电为主。
小题2:我国“西电东送”工程主要为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故对新疆的经济发展关系不大。
小题3: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不仅在于东部地区能源少,还由于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大,故也应从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节流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A.干湿地区
B.自然区
C.高原区
D.热带雨林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自然区是按照气候、地形等多种自然因素划分的,属于综合指标。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为“我国不同产业地区集中程度变化趋势统计图”(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地理集中程度或专业化程度越高),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某产业一直较为分散,导致该产业分散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
B.原料
C.动力
D.市场
小题2:图中另一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直接引起了我国(?)
A.产业转移
B.人口迁移
C.西气东输
D.生态恶化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形信息,黑色金属冶炼业由集中走向分析,说明由动力指向型向市场指向型转变,对原料、燃料依赖减少。
小题2:根据图形信息,由分散走向集中,说明是服装制造业,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对劳动力有一定的迁移的影响。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8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南、北、东、西差异很大。
材料二
(1)比较右图中A、B两地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
(2)该省皖南丘陵区和淮北平原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较大,试从地形和气候方面说明其差异
并分析其对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影响。(12分)
(3)D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试简述其原因。(8分)
参考答案:(1)A地气温低于B地。(2分)因为A地是山区,地势高,气温低。(3分)B地为沿河平原地势低,气温高。(3分)
(2)地形方面:皖南丘陵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淮北平原区以平原为主题,起伏较小。(4分)气候方面:皖南丘陵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淮北平原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4分)皖南丘陵区由于受地形的影响,耕地多分布于山间的平原和缓坡地带,多梯田;以水土为主,淮北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阔,以旱田为主。(4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D河为淮河。(2分)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风气候,降水量多且集中;季风气候降水年变率大;无直接入海通道。(6分)(任答三点给满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水的运动》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