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地理高频试题、高中地理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地球与地图 地球 地图: 地图的基本知识 等值线图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宇宙探测 人类认识的宇宙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大气的热状况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 全球气压带 常见的天气系统 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大气的圈层结构 水的运动 陆地上水体 世界洋流分布 水资源利用 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 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自然带 自然对人类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 全球气候变化 资源对人类生存: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自然灾害发生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 人口性别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的区位因素 地域文化 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生产 工业区位因素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交通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 交通运输布局 城市交通的特点 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 区域农业生产 人类与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 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分区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区 国土整治 选修部分 宇宙与地球 太阳系和地月系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开发 海洋权益 旅游地理 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文化景观 文明旅游 城乡规划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环境 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防灾与减灾 环境保护 资源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 环境与发展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3S技术综合应用 地图与遥感 综合专题

高考地理题《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八)
2017-09-25 13:03: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1—2题。

1、A地城市采用“内涵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
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
2、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
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
B.企业间过度竞争,经济腹地较小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图A和图B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图A?图B
(1)由图A信息可知,该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填“偏高/偏低”);偏高(或偏低)的大致分布规律是?。(3分)
(2)由图B信息可知,该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填“偏多/偏少”);偏多(或偏少)的大致分布规律是?。(3分)
(3)据图A和图B信息,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是?地区(填“东/中/西部”),并说明理由。(5分)
(4)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偏低(大部分地区偏低2-4℃)(1分);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
(2)偏多(1分);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
(3)西部地区(2分);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2分);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2分)。
(4)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1分);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2分)。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1分);平原地区地势地平,降水偏多,湿度大,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2分)


本题解析:
据图可知:图A气温距平为-2---4度,所以该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东部偏低的数值小,西部偏低的数值大,所以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
据图可知:图B降水量距平百分率较常年多0--100%,西南部可以达到200%,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
春季气温回升,西部由于积雪量大,地势较低,排水不畅,所以涝灾严重,
东北地区为一年一熟,为旱地。春季气温低,生长期短,易受寒潮影响,春季冰雪融化,土壤中水分过大,不利于耕作。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是我国的四大牧区,牧区拥有广阔的天然草场,适宜放养牛、马、羊等多种牲畜。据此回答题。
小题1:牧区大部分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雨水补给
B.积雪融水补给
C.冰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小题2:牧区许多湖泊面积缩小,水量减少,矿化度升高,造成牲畜饮水困难,湖泊变小,最不可能成立的原因是
A.发展粮食生产,扩大灌溉面积
B.大量泥沙沉积,河流改道
C.蒸发损耗及入渗补给地下水
D.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小题3:新疆、内蒙古等北方省区的沙尘暴天气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比过去增加了,下列因素中与沙尘暴的发生无关的是
A.夏季风势力增强
B.草原、森林遭破坏
C.地表干燥,疏松
D.降水量减少
小题4:有关中国牧区畜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草场载畜量是主要畜牧业国家中最低的
B.生产方式落后,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
C.青藏高原主要的牲畜是牦牛、藏羚羊、藏山羊
D.草场超载,使草场沙化和碱化面积增多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是我国的四大牧区,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故冰川融水是河流水源的主要补给。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牧区的湖泊多为内流湖,水量主要来自河流水注入,而目前内流湖面积缩小,水量减少主要是由于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加大)和人为原因(大量引河流水灌溉,导致了入湖径流量减少),故与B项无关。
小题3:沙尘暴的形成主要受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风力大(冬季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地表物质疏松和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有关,而与夏季风无关。
小题4:我国的草原载畜量较主要的畜牧业国家高,A错误;我国的牧区畜牧业广泛存在过度放牧现象,对草原的利用多而养护少,生产方式落后,故生态环境不断恶化,B项正确;青藏高原的三大牧种是藏绵羊,藏山羊和牦牛,C错误;草场超载导致植被破坏而加重了草场沙化,盐碱化是不合理灌溉而形成,D项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①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②掌握影响内流湖水量的主要自然和人为原因;③掌握沙尘暴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完成小题。

小题1:有关此农业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效地缓解中部地区的水土流失 ②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得到就地转化 ③中、西部形成密切联系的产业链 ④各自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小题2:“易地育肥”对草场建设的意义在于(  )
①为产粮区提供大量畜力 ②减缓对草场的压力 ③有利于实施退耕还草 ④为产粮区提供充足的有机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发展模式能充分发挥中部和西部的优势。
小题2:“易地育肥”在牧区或产犊区充分利用当地草场条件,以放牧方式饲养母牛、繁殖犊牛,犊牛断奶后,立即或者养到1岁后转移到精料条件较好的农区进行短期强度育肥,然后出售或屠宰。对草场来说可以减缓对草场的压力,有利于实施退耕还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l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干海平面?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④含盐量降低  2.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E.围湖造田
F.绿洲萎缩
G.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H.气候变干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借助1万多年来艾丁湖的变迁示意图,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横向比较区域生态环境变迁。
1.看清图例运用等深线及相关知识判断分析,从1.1万年到现在艾丁湖水位不断降低、面积不断缩小且等深线都在-100m以下,所以判定艾丁湖湖泊对环境调节作用减弱、含盐量升高、湖面低干海平面;北面的等深线稀疏,南面的等深线密集,所以古湖盆地势北缓南陡。
2.艾丁湖又名觉洛浣,湖水面海拔-155米,是我国海拔最低的湖泊,远在千万年以前,艾丁湖还是一个面积比现在的湖水面积大1000倍的淡水湖泊。此题突破关键在于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由于时间跨度大,所以得从自然原因方面分析,由于湖泊面积逐渐缩小,则为气候变暖。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水的运动》试题预..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