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题《宇宙中的地球》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9-25 13:07: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大气圈是一种混合物,是由大气、水或一些颗粒物质组成的,A错。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对。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C错。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并通过生物圈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作用于地理环境,D错。 考点:地球外部圈层的概念和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代表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A ,B 。(填 “纵波”“横波”)。 (2)地壳的上层F是 层,下层G是 层,F层与G层密度的比较是F G(填“>”、“<”或“=”)。 (3)D、E是地球内部分层的界面,D是 面,E是 面。在D界面随深度增大,横波发生的变化是 ,纵波发生的变化是 。 (4)一般认为I层的物质组成是 的硅酸盐类矿物。
参考答案:(1)横波、纵波 (2)硅铝层、硅镁层、< (3)古登堡面、莫霍面、突然消失、迅速降低 (4)铁、镁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1)图示A波的传播速度较B波慢,故判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2)图示地壳的上层为硅铝层,而下层为硅镁层。由于硅铝层密度小,故分布于上层。(3)图示D位于地下约2900KM深处,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表示古登堡界面,而E表示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图示D界面以下横波消失,而纵波的速度也明显下降。(4)图示I层表示地幔,组成物质为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浏阳(28°N)夏至日时,为使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最高,则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楼顶水平面的夹角应为 A.85.5° B.28° C.4.5° D.51.5°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地正午太阳H=90°-(28°-23.5°)。为使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最高,则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楼顶水平面的夹角与太阳高度角互余,所以交角为90°-[90°-(28°-23.5°)]= 4.5°。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经纬网图,回答题。
1.设A、B两地和B、C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L1和L2,则2.若飞机从图中B点飞往D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其方向是 A.L1和L2相等 B.L1约为L2的一半 C.L2约为L1的1.5倍 D.L1约为L2的2倍 E.一直向东 F.一直向西 G.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H.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经纬线分布,AB位于经线上,跨纬度60°,故L1距离为60*111KM;BC位于60°纬线上,跨经过180°,故L2距离为1/2*180°*111KM;故C项正确。 2.根据两点的经纬度位置,B点(135°W,60°S);D点(135°E,60°S),故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从B点飞往D点的最短线路始终向西运动,而从南北方向上看,结合南半球的俯视图可判断,先逐渐接近南极点,再远离南极点,故先向南,再向北。故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网长度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掌握经线长和特殊纬线长的计算和球面上两点之间最近走法的基本原则是解题的关键,建议画图利用俯视图上的两地经纬度位置确定最近走法,注意60°纬线长为赤道的一半。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据美国宇宙网站报道,科学家预计2012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下一个太阳活动极小年约在 A.2017~2018年 B.2022~202 3年 C.2010~2011年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周期约11年。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