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四)
A.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B.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C.印度洋水汽通道上 D.河流转向西流的拐弯处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雅鲁藏布江从上游把大量泥沙带至北岸的山麓地带,泥沙不断沉积下来(流水沉积),随着河流枯水期的到来,水位下降,沉积的泥沙显露出水面,经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风力搬运),逐渐在河岸上形成了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风力沉积)。所以本题C正确。
【小题2】据图可知:该景观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北麓;西南季风的被风坡,东南季风影响不到这里;河流转向西流的拐弯处,河流只有东西岸,则该地貌不会出现在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所以本题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所示的地形景观多分布在
A.花岗岩分布区
B.石灰岩分布区
C.玄武岩分布区
D.片麻岩分布区
小题2:该地形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小题3:形成该洞穴中钟乳石、石笋的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地貌景观。
小题1:图示景观反映喀斯特地貌,为石灰岩地区,长期的流水侵蚀而形成的。
小题1:喀斯特地貌在云贵高原地区分布广泛。
小题1:溶洞中的钟乳石是含碳酸氢钙的水,长期沉积而形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4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4,回答37—39题。
【小题1】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小题2】图中甲地多见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A.页岩
B.板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小题3】甲处岩层不连续的原因:
A.风力作用
B.风化
C.冰川侵蚀
D.侵蚀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D
本题解析:【小题1】由题中景观图和岩层剖面图判断,甲、乙两处地处地势较高的山地地形,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故选D。
【小题2】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可推断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岩石为石灰岩。故选C。
【小题3】甲为背斜成山,两侧岩石较破碎,容易被侵蚀。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某湖泊沼泽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图中信息,描述湖泊的主要水文特征。(2分)
(2)根据图中信息,比较湖泊南北部湖底坡度差异,并从外力作用方面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3)乙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并分析乙地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参考答案:
(1)水位季节变化大;冬季北部有结冰现象,南部无结冰现象;
(2)北部湖底坡度缓,南部陡;原因:北部有大河注入,泥砂沉积多;南部几乎无大河注入,泥沙沉积少;
(3)商品谷物农业;位于河流沿岸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该湖泊是里海,位于中亚地区,湖泊附近地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所以湖泊的水位季节变化也大。另外,根据冬季冰冻界线可知,冬季北部有结冰现象,南部无结冰现象。
(2)根据图中湖深分布状况可知,北部湖底坡度缓,南部陡;主要原因是与河流的分布状况有关,北部有大河注入,泥砂沉积多,导致湖底坡度缓;而南部几乎无大河注入,泥沙沉积少,导致南部坡度陡。
(3)乙地位于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是俄罗斯的主要农业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同时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使形成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
考点:湖泊水文特征;外力作用;农业地域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台湾岛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志的消亡边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图》试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