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2.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3.从图示信息分析,下列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四川
B.广东
C.海南
D.广西
E.城市化的差异造成的
F.大城市劳动力短缺造成的
G.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H.城乡差别大造成的
I.加快经济发展,调控人口承载能力
G.坚定不移地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
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参考答案:1. B
2. C
3.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图中广东省的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最小,表示人口负担较轻。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利于区域的经济持续发展,应大力发展科技,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地区人口容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题。
1.深圳户籍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2.大规模人口迁移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B.自然资源短缺
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
D.生态移民较多
E.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F.扩大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G.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H.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四川自然资源丰富,但因人口数量多,增长快,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流向东部沿海的大城市,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正确的选A。
2.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联系,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促进劳动力资源与产业布局的优化组合,但同时也会加大交通运输的压力。正确的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深圳户籍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深圳户籍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完成问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2.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8000
B.10000
C.6000
D.4500
E.aF.c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容量。
1.套用“木桶效应”,资源是决定一地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而一地的人口容量由当地的最短缺的资源所决定。
2.本世纪初,我国的人口数量a约13亿;根据目前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预测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b约8—9亿;我国的人口环境承载力c约16亿,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21世纪初我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环境人口容量表示的是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人口的最大负荷值,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人口合理容量指的是最适宜的人口数,大约为8-9亿。
考点:主要考查了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我国目前的人口数大约为13亿多,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人口合理容量大约为8-9亿,比较容易区分。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丁克”(DINKS)家庭,也称为自愿不生育家庭,是“Double? Income,No? Kids”缩写的音译,其含义为“双份收入,不要孩子”。回答下列各题。1.丁克家庭反映的地域文化特征是2.丁克家庭的出现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是
A.欧美文化
B.中亚文化
C.中国文化
D.南亚文化
E.出生率上升
F.出生率下降
G.自然增长率上升
H.总人口数增加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丁克家庭指两份收入没有孩子的家庭,起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在欧美发达国家的现代年轻的夫妇中比较盛行。(2)丁克家庭的出现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双份收入,不要孩子”会导致出生率下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