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甲乙两城市因交通拥挤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读“2005年甲、乙两城市交通状况及污染统计数据”资料图,回答问题。
1.关于甲、乙两城市的交通和污染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2.下列措施中,不能够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和污染的是
A.甲城市的机动车总量比乙城市少
B.甲城市的道路网密度比乙城市大
C.甲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比乙城市严重
D.甲城市的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比乙城市严重
E.发展轨道交通
F.减少道路网密度
G.增加道路两旁的绿地面积
H.机动车分单、双号出行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甲城市机动车总量大,道路网密度小,平均上下班的距离小,但是平均上下班的时间长。所以甲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比乙城市严重。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减少道路网密度,能够加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加大城市交通污染。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2.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3.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a—d—b—c
B.a—c—d—b
C.d—b—c—a
D.c—d—b—a
E.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F.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G.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H.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I.商业区
G.行政区
工业区
住宅
参考答案:1. B
2. B
3. D
本题解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可知,城市人口密度由市中心逐渐向外围移动。符合规律的B项。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城市人口密度由市中心逐渐向外围移动,说明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势,选择B项。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人口密度最大,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住宅区。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首届中国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于2010年9月28日在天津滨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其主题为“生态城市与绿色复苏”,生态城市是目前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据此回答问题。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2.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3.将天津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控制城市化进程
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⑤集中布置工业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
A.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城市所在地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太差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彻底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E.绿地
F.工业区
G.交通区
H.住宅区
I.①③④⑥
G.②③④⑤
①②⑤⑥
①③④⑤
参考答案:1. B
2. A
3.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环境问题。
1.由于城市人口、工业集中,故污染严重
2.生态城市一般环境问题较优美,而一般城市环境较为严重,为改变这种状况,生态城市多在市中心建绿地来改变环境。
3.生态城市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非常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这可以通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分散城市职能等途径来实现。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导致美国老年人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经济
C.交通
D.国家政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图表示近20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问题。
1.甲、乙、丙分别表示2.有关我国现阶段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B.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C.死亡率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D.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E.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F.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
G.劳动力短缺
H.大量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甲、乙、丙分别表示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我国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又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死亡率有上升趋势。
2.我国现阶段人口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又由于人口基数大,青壮年人口数量大,故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困难,目前我国大量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小题1结合我国国情即可作答,小题2需明确我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另外本小题还可考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我们应采取的措施等知识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