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河流的特征可知,“凹岸侵蚀”的原理,甲河北岸是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河床坡度陡。选择A项。
小题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在7月补给最大,是降水补给;②一年四季均有补给,补给量小,冬季相对较大,是地下水补给。③在4月补给最大,是春节的积雪融水补给,④补给量稳定,是湖泊补给。选择D项。
小题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湖泊是河流的源头,不能调节径流,削减洪峰;从图中可知从7月到10月,各月径流由降水、地下水、湖泊三种水体构成。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6,回答问题。
小题1:若甲乙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A.M为资金,N为劳动力
B.M为能源 ,N为技术
C.M为技术,N为资金
D.M为信息,N为零部件
小题2:若M为钢铁厂,其转栘对甲乙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A.甲地就业机会增多
B.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
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
D.带动乙地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联系。
小题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劳动力廉价,煤炭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技术发达,经济发达,市场广阔,故区际间产业要素流通M为能源,N为技术,B项正确。
小题2:若M为钢铁厂,其转移会增加乙地的就业机会,促进乙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由于钢铁厂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故对乙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貌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基本分成三大自然区域,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气候区;青藏高寒区,三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3000米等高线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反映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气候和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表现: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并能抓住三大自然区划分的基本依据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如图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 91ExAm.org口等耕地等指标的对比.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
A.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
B.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
C.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
D.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
小题2:北方地区资源的配置现状会导致
A.耕地后备不足
B.水资源浪费严重
C.人均土地面积少
D.缺水问题突出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北方地区的水资源远远少于南方地区,但土地资源和耕地比南方多,由此可知a为水资源,b为土地资源,c为人口,d为耕地。
小题2:北方地区资源配置的最大问题是水资源(20%)与耕地(80%)不相配,导致缺水问题严重。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江苏和宁夏两省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照表,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省(自治区) | 人均 用水量 (m3/人?年) | 人均生活 用水量 (m3/人?年) | 人均生产 用水量 (m3/人?年) | 农田灌溉亩 均用水量 (m3/亩?年) | 万元GDP 用水量 (m3/万元) |
江苏 | 610 | 70 | 540 | 446 | 570 |
宁夏 | 1780 | 20 | 1750 | 1352 | 4000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大气的热状况与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