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涝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我国地理位置与人口分布的特征。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是新疆;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河南。所以选择A项。
小题2:根据泥石流的分布可知,该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及黄土高原等地区,所以可能是泥石流。选择C项。
小题3:该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该地主要的山脉是横断山区;黄土高原等地区,该地主要的山脉是秦岭。选择A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3年1月,印度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反常的低温现象,多地气温创1969年以来日最高气温新低,致使100多人丧生。此外低温天气还形成了稠密的冷雾,对当地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仍在不断持续和加大。
(1)受低温天气影响,会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6分)
(2)分析低温天气给印度造成影响程度较大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导致农作物开花、成熟期推迟,造成减产等;低温多雾,出行不便;低温天气导致疾病流行(6分)
(2)印度地处低纬地区,正常年份冬季气温较高,缺乏对低温天气的预警和应对措施;印度地处热带,生长期长,越冬作物多,低温对农业生产影响大。(4分)
本题解析:
(1)作物生长必须达到一定的积温条件,气温低,会导致农作物开花、成熟期推迟,造成减产等。由材料可知,低温形成了多雾天气,人们出行不便。低温天气也易导致疾病流行。
(2)印度地处低纬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正常年份冬季气温较高,缺乏对低温天气的预警和应对措施。印度地处热带,生长期长,越冬作物多,低温对农业生产影响大。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地时间2009年9月2日,如下图所示地区发生7.3级地震。
参考答案:(1)海啸、滑坡、泥石流、火灾、瘟疫。(答任意两点即可)
(2)日本经济发展水平高,故经济损失大;防范意识强,基础设施抗震性强;灾中应急措施有效,
? 灾后救护措施得力,故人员伤亡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诱发的地质灾害有(?)
①泥石流?②滑坡?③地震?④火山喷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地震和火山喷发主要是因为内力作用引起,但是人类修建水库,可能会诱发地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可能引起滑坡和泥石流。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07年6月至7月,淮河流域出现持续性强降雨,淮河发生1954年以来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7月12~13日,温家宝总理赴淮河抗洪一线,检查指导抗洪救灾工作,慰问抗洪军民,并要求采取最高限额补助淮河分洪区灾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左图,说明我国雨涝灾害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特点角度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河自古有“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说法,试分析淮河流域多水灾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河流的补给形式,分析淮河流域“退田还湖”“封山植树”等措施在防洪抗旱中的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我国雨涝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我国的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
(2)淮河支流多,汇集的水流多;河流落差小,行洪缓慢;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狭窄,洪水宣泄不畅;流域内降水集中,暴雨频繁。
(3)淮河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常形成旱涝灾害。“退田还湖”“封山植树”可以利用湖泊的蓄水功能和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少雨水补给的比例,增加淮河径流量的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的比例,从而减小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利于防洪抗旱。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地关系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