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A.2月 B.4月 C.8月 D.10月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表格数据的计算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中,M、N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北纬30°纬线圈的交点, OP⊥MN。读图判断10~11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M处为晨线与30°N的交点,N处为昏线与30°N的交点,则30°N白昼长于黑夜;OP最长时,30°N白昼时间最长,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OP最短时长度为0,此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该地白昼时间为12小时。根据图中两条经线的夹角为135°,地球逆时针旋转,判断两条经线分别为60°E和165°W。165°W地方时为18:00,国际标准时为18+11=29,为次日5时。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图表示“270N某地坡向(坡度为10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读图,完成:
小题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小题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小题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
C.l1月23日6时
D.12月11日18时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该题关键是对P点出现极昼现象和刚好出现极昼现象的区别,P点出现极昼现象可能的情况包括刚好出现极昼现象和P点及其以南的部分地区也出现极昼现象,P点刚好出现极昼现象时,由图中信息可知P点纬度为70°N,即太阳直射在20°N,P点及其以南的部分地区也出现极昼现象的最大范围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即太阳直射在23°26′N,所以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23°26′N,选C。
小题2: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做地轴的垂直线KL(如上图),即KL为赤道,在赤道平面上,则此时黄赤交角为20°,即黄赤交角比原来变小了,则南北回归线的纬度为20°S/N,南北极圈的纬度为70°S/N,所以北温带的范围变大,全球极夜范围缩小,福州冬季时离太阳直射点最远的距离(冬至日太阳直射在20°S)变近了,则福州冬季均温升高,悉尼(约34°S,在南半球)夏季离太阳直射点最近(冬至日太阳直射在20°S)的距离变远了,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变小,昼夜差距缩小了,因而悉尼夏季昼变短了,即选A。
小题3: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可知弧HMP和弧HQP(如上图)对应该纬线上昼弧或夜弧,则有两种情况:①弧HMP为昼弧,则北半球昼短夜长,M所在经线平分白天即地方时为12时,E点位于M点的东侧经度相差90°,即E点的时间为18时,选项中有B、D项满足,但由于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不符合条件,即D项满足;②弧HMP为夜弧,则北半球昼长夜短,M所在经线平分黑夜即地方时为0时,E点位于M点的东侧经度相差90°,即E点的时间为6时,选项中只有C项满足,但由于l1月23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即C项也可能。所以最终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阳,在离电灯大约l米远的桌边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如图。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
C.运动物体偏向
D.地方时差异
小题2:根据图示信息,关于P地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盛行东北信风
B.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
C.此时正值日出
D.此日昼长夜短
参考答案:
小题1:AD?
小题2:C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可知为地球自转,故实验只能演示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问题。四季的更替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运动物体的偏向必须是地表运动物体才产生偏向。故选AD。
小题2: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知P点位于晨线上,故此时正值日出。图示季节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P地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正午太阳高度达当地一年中的最大值;此日当地昼长夜短。所以本题选择CD选项。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需结合情景明确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便迎刃而解了。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实验过程判读地球运动形式,并结合图示的晨昏线分布判读晨线与昏线的差异。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差,以及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运动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可以演示昼夜的更替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中圆圈表示某条纬线,A点为晨昏圈与该纬线的切点。据此回答题。
小题1:若A点地理坐标为(80°N,150°W),且此时北半球为冬半年,则伦敦时间为(?)
A.2时
B.6时
C.18时
D.22时
小题2:若A点为南极地区的中山站(69°22′S,76°23′E),则下列诗句中最符合图示对应时节的是?(?)
A.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B.今夜月圆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C.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A点为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表明A点所在的纬线圈出现极昼或极夜。若A点的地理坐标为(80°N,150°W),且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则表明80°N及其以北出现极夜,150°W的地方时为12时。则伦敦时间为22时。正确答案选D。
小题2:A点为南极地区的中山站(69°22′S,76°23′E),北半球的冬半年或夏半年,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指的是春季;今夜月圆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指的是秋季;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指的是秋季;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指的是夏季。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