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A.70°E为2008年5月12日10时28分 B.东京(东九区)为2008年5月12曰13时28分 C.纽约时间(西五区)为2008年5月12日l时28分 D.本初子午线为2008年5月12日15时28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以时政热点为切入点,考查板块分布、时间问题计算和地球运动相关内容的综合分析。
小题1:汶川位于横断山区的边缘,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而形成地震。
小题2:根据北京时间120°E时间为5月12日14时28分,计算其他各地的地方时和区时即可。
小题3:该日为5月1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故北半球昼长液短,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当23°26′S的昼夜等长时,正值
A.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B.太阳直射在23°26′N
C.春分日或秋分日
D.冬至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当23°26′S的昼夜等长时,全球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角②的度数是?,平面③的名称是?。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3)当太阳直射点由E移至F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D.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4)当太阳直射点由G移至H的过程中,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有?。
A.地中海沿岸逐渐进入多雨季节
B.澳大利亚热带草原由干季转为湿季
C.南半球温带草原开始进入冬季
D.海河开始进入汛期
(5)若黄赤交角为20°,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缩短
B.北纬20°纬线成为北回归线
C.直射点在南北纬20°之间作回归运动
D.直射点在单位面积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减少
参考答案:
(1)66°34’?黄道平面?
(2)B 、D
(3)BC
(4)AB?
(5)BC
本题解析:
(1)角②是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度数是66°34’,平面③的名称是黄道平面。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B6月22日前后;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D12月22日前后。
(3)当太阳直射点由E移至F的过程中,表示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B选项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C选项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叙述正确。
(4)当太阳直射点由G移至H的过程中,表示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A选项地中海沿岸逐渐进入多雨季节B选项澳大利亚热带草原由干季转为湿季叙述正确。
(5)若黄赤交角为20°,B选项北纬20°纬线成为北回归线C选项直射点在南北纬20°之间作回归运动叙述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下面二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32分)
读图2.1完成下列问题。(14分)
?
(1)地球自转的周期:__________,以下现象主要由自转造成的是( )。
A.昼夜现象 ?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 D.四季变化
(2)从图中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该行程全长约_________千米。
(3)该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__(重要纬线的名称),此时泉州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天正午时分,泉州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 )图所示最相似。
(4)如图2.1所示,出现极昼的地区B所对应的温度带是( )。
A.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北寒带
参考答案:
(1)一天(或24小时),B ?
(2)40000千米
(3)北回归线,昼长夜短,B?
(4)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断。
(1)地球自转周期为1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故选B项。
(2)图示A点位于赤道,故行程即赤道的昼长,约为40000KM;
(3)图示表示6月22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全球的昼长分布规律:北半球昼长越短;赤道上昼夜平分;南半球昼短夜长;泉州位于北半球,故昼长夜短;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而泉州纬度大约25°N,故当日正午时,旗杆影子很短,朝北;
(4)图示,该日出现极昼的地区是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运动及.. | |